[摘要]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日盛,寺院藏书逐渐兴起。本文从佛教传播、佛经翻译对寺院藏书的影响,寺院藏书的特点,寺院藏书的管理与应用这几个角度对汉魏晋南北朝寺院藏书做出论...
摘要:法称量论学说对于自相与共相两种所量的界说既有立足于知识论的内容,也有基于存有论的内容。围绕“是否具备实际的功能效用”这一标准考察法称量论中自相与共相的存有论地位与特征,分...
摘要:探索文明发生的观念动力,是国际社会科学的前沿课题。文章从玉石神话信仰方面,通过解析三个文学故事,从中探究催生华夏文明的观念动力,并提出有关华夏文明发生的新理论建构的三个条...
摘要:关公信仰在中国分布广泛,成为联系不同族群的纽带。关公信仰的产生,首先得益于正统观念的变化。北宋以后逐渐形成了以蜀汉为正统的观念,关公的地位也在宋代开始提升。其次,《三国演...
摘要:大连地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自古以来,与隔海相望山东半岛的海路交通就很发达,商贸往来频繁。进而决定了起源于福建的妈祖文化是通过商业活动从山东经海路传入大连。本文将重点从妈祖...
摘要:灵魂观念是原始宗教产生的基础,是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不同宗教关于灵魂观念都有各自的宗教教义解释,反之宗教也从对灵魂观念的各自不同的认识,形成了各自的一套宗教信仰体系。近代...
摘要:中古时期一些有佛教信向的俗世人,深受佛教思想之影响,在临终之际表现出不同于通常的死亡迹象,即在传统世俗人眼中寂寞悲凉的离世,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却是安宁祥和、吉祥圆满。这是佛...
编者按:在世界神话学界,“向后看”视角迄今占据主导地位,阻碍了神话学者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充分关注,束缚了神话学的发展。就“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这一主题而言,已有敏锐的学者做出了...
摘要:“萨满”一词源自通古斯语saman与北美印第安语shamman,之后逐渐演变成北方民族宗教(萨满教)中,神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巫师的称呼。[1]萨满教信仰“万物有灵”,...
摘要:杨仁山是晚清著名佛学家,被尊为中国近代佛教振兴第一人,毕生致力于佛教近代化事业,建构了近代中国居士佛教的基本格局,深刻影响了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维新派知识精英的思想。杨仁...
摘要:首先,从比较语义学分殊中日远古仪式之“神”,明确两国不同的艺术起源。其次,透过立中仪式和咒术仪式中“神”的体验,深入了解两种仪式背后不同的文化精神。前者从天人合一的时空观...
摘要:中古佛典序跋对汉译佛典活动极为关注,论及了佛典在汉译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概括了佛典汉译的时代特征,归纳了佛典汉译的理论,揭示了佛典在汉译过程中的阙佚。中古佛典序跋对汉...
摘要:从1409年至1642年,“甘丹”由教派名称发展到宫殿名称再演化为政权名称,其间经历了200余年,是“释教化导犷俗”、“为统治者教育民众”、“以佛教治世”的结果。为了生存...
摘要:马祖门下的三大士之一南泉普愿禅师,是晚唐时期禅宗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禅师。他的佛法理论与实践,是以大乘佛教思想为旨趣,又深入学习和继承了马祖思想体系中“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摘要]随着佛教在明朝传播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文人明确的表示对佛教的不喜,却在他们的著述中不自觉的透露出佛教文化的影响,以明代文人周复俊的笔记《泾林杂记》为例,周复俊本身“独不喜...
摘要:悬挂祖荣像是徽州地区民间一项重要的民俗祭拜活动。为家里在世的长辈聘请画师绘制容像留作纪念并用于以后祭拜瞻仰,这一民俗始于唐代。随着现代技术的革新,这一门手工绘制的传统技艺...
提要:惠能的悟道偈虽然只有20个字,但其中蕴含着明心见性、自性、有执皆妄、心净一切净、大自由大自在等惠能禅学思想的核心理念。隐含其间的这些核心理念尚未有论者明确指出,更未有论者...
摘要:学界目前普遍接受印度中观学派被分为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中观自续派又分为经部行中观自续派和瑜伽行中观自续派。日本学者梶山雄一认为“应成派(Prāsangika)”和“自...
摘要:灵星祭祀是中国古代农业祭祀之一,其主要祈愿在于求雨,乃西汉以降一直延续至明代的农神祭祀。它源自周朝的郊祀祖先之礼,汉高祖八年,令郡国县设立灵星祠,并以后稷配享祭祀。该种祭...
摘要:仡佬族傩神世界折射着仡佬山民社会的诸多世俗意识,作者曾撰文分析了“秩序”“娱乐”“宽容”“诚信”等仡佬族世俗意识,基于此,本文进一步阐述了仡佬族人的“宗教意识”“报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