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宗教生态学自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学界多有关注,在宗教与生态研究方面涌现了诸多成果,但作为"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却并有受到足够重视。宗教生态学是...
[提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青年黑格尔派开展的宗教与政治批判的背景下开始他们的哲学探索的,投身于对宗教的批判使他们摆脱了基督教信仰的影响成为无神论者。费尔巴哈通过宗教批判使其从黑...
哲学研究[摘要]中国禅宗是最具有超越性、创新性的佛教宗派。长期以来,中国思想界对于禅宗的“非宗教性”的、另类的文化性格缺乏深刻的解读。佛教禅宗“无凡无圣”的思想观念体现在三个方...
[摘要]本文旨在经由“存在”与“话语”的深层反思,论证儒道佛三家思想之区别与融通的可能,及其在现代化之后作出贡献的可能。首先,从“分别说”的话语层次上升到“非分别说”的存在层次...
摘要:作为藏地轴心时代“元”文化之一的堪舆,是在学习、借鉴、吸收波斯、印度、汉地文化基础上,通过藏地学者不断研究与著述,最终建构起的藏地“萨谢”(sa-dpyad)文化体系,其...
摘要:“连续性”与“突破性”这一对应范畴是由张光直明确提出并清晰表述的。马克斯·韦伯并没有使用“连续”与“突破”这样的语词或概念,但在其有关宗教社会学理论中其实又...
摘要:起源于古印度文化的瑜伽以宗教修行术为初始面貌,在“视觉转向”带来身体解放与狂欢的现实背景下,却又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解决身体焦虑的一个救赎手段。节食、整形等传统身体技术所带来...
摘要:西方宗教学的最大贡献是力图摆脱神学的羁绊,提倡对宗教进行理性研究,但也往往带有唯心主义哲学的局限性。与一切唯心主义的宗教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确认了宗教的现实基础,为...
摘要:汉族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主义文化传统较为强烈,其形成原因应当从汉族发展早期的思想文化内核——宗教观中去寻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远神论”是造成这种实用品格的重要原因。近代中...
摘要:本文首先从现象学入手,考察宗教学研究中的局内视角(Insider)与局外视角(Outsider)及其两者的互动与融合,提出宗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立场应当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摘要:“和而不同”是儒家重要价值观之一,也是儒家政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应当允许不同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的合法存在;二是不同的思想观念...
5月9日下午,“中华宗教思想通史”第七卷调研组一行到“一会一团”调研。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元龙、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秘书长杨宇、“一会一团”秘书处主任周太良、研究室主...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研究的文本,为我们正确揭示了宗教的起源、本质、动力以及宗教发展同军事政治的辩证关系。宗教作为社会组织形态中无法避免的心...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文化社会学视角梳理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宗教发展脉络。以“韦伯命题”为切入口,围绕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儒教与道教》两本著作的观点,依托日本及中国...
摘要: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所引发的知识汇通,是中西文明互鉴的客观需求和重要表现。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知识汇通模式:“中学为本”“西学为本”和“中西学并举”。它们分别以“...
摘要:俄罗斯思想家普遍认为西方理性文化危机的思想根源在于总是采用知性思维方式将具体对象进行分解、把抽象概念强行实在化,这种机械的认知模式致使现代人面临着认识与存在相割裂、哲学与...
[摘要]宗教学是一门产生于19世纪欧洲新兴的学科。自这门新学科的倡导者麦克斯·缪勒始,宗教学的学者们不断地追问自己的学科究竟是什么。若是要回答这一根本问题,不能同...
RELIGIONININDIA“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历史的话,就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而我们通常说的印度的历史...
摘要:人们把十七世纪的德国称为巴洛克时期,经历中世纪的黑暗,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三十年战争,在宗教斗争的大背景下,人们看到的是世事无常,生命短暂,一切皆空,人们普遍怀有悲观主义情绪...
摘要:《乐记》“人生而静”章所描述的人心由未发时的本然状态,逐渐为外物牵引而迷失的过程,和佛教十二因缘法的杂染顺观极为相似,在“三教一理”论视域下,两者或许有可以互相对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