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思想,同时也极具生态意义,它是一种生态自然观。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这是对人与自...
摘要:哈尼族传统生态伦理观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在追求人、畜、粮和谐的过程中,在探寻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并主要反映和体现在节日庆典、古歌民谣、神话传说、习惯法等...
摘要:生态话语能够折射出发话者的意识形态、生态思想理念、生态伦理道德准则和生态价值观。通过梳理我国传统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经典生态话语,可以发现这些经典的传统生态话语蕴含了丰富的...
摘要:我国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学着说”到“接着说”再到努力“自己说”三个发展阶段。这种理论逻辑的演进也逐渐开显了中国环境伦理学的问题论域,其中既有简单搬运或追随性的成...
摘要:康德重建形而上学的路径就是通过划界来区分开知识领域和实践领域。按照这样的方式,上帝和灵魂等在知识领域中被否定的形而上学理念在道德领域中被重新构建起来。因此理论理性是必然的...
【伦理研究】关键词:内在价值;生态伦理;整合;生活基础摘要:以自然“内在价值”确立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论证生态伦理的道德合理性根据,却难以得到以人的“内在价值”为核心的现代...
生态伦理思想探究自然的内在价值,论证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为保护自然提供道德根据。然而,基于对人与自然整体性认识与实践的生态伦理思想,却被定性为“自然中心主义”,成为牺牲人类...
【传统文化】摘要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短短五千字,却意蕴深厚,涵盖丰富的伦理思想:道法自然的自然之道;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少私寡欲的修身之道。于自然层面,倡导尊重自然、按需消费;...
摘要:随着普遍化休闲时代的来临和生态文明意识的日益凸显,生态休闲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方式的理想追求与现实选择。作为休闲方式生态化的范式转型,生态休闲是一种立足休闲的生态本性以及生态...
【伦理与道德】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从哲学世界观视域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达了对历史上人与自然“主奴关系”建构的不满和批判,从而摆...
[摘要]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与路径,其实质是一种发展方式的人本变革,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诉求。这一人本变革实践具有满足人的绿色需要、保障人的绿色权利、维护人的绿色安全...
摘要:科恩、杰拉斯和佩弗等西方学者在“塔克尔-伍德命题”的争论中把马克思归类于混合道义论,并形成了理解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三项共识:正义中心论、自然权利正当论、正义原则普适论,期望...
摘要: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皆是围绕人性之界说、根源以及善恶问题形成的。在孟子的观点中,人与生俱来的四端、四心为人性,人性本善,义理之天乃其根源;在荀子的观点中,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本...
·气象与人类社会·摘要:现代工业文明产生了种种社会和环境问题,根源在于现代性哲学造成的道德危机。现代性哲学清除了道德原则关于人性和人在宇宙中地位的本...
摘要:工程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工程实践在生产价值的过程中,相应地生产出三种工程关系伦理,即自然伦理、社会伦理和协商伦理,同时也形塑了工程伦理教育的三个维度。这在...
EcologicalEthics生态道德的内涵生态道德是指:人类的道德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充分认识自然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的基础上,增强人类对于...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力量,其养成过程就是和谐秩序的建构过程,其价值在于实现成就人类与成就自然的统一。当前,人们道德信...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对唐诗生态审美研究的现代社会价值的重要性也突显出来了。唐诗继承和显现着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真善统一、情理归一等极具东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生态和谐观,并闪烁...
摘要:合理证明自然的系统价值是实现生态道德扩展的价值论基础。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环境伦理学,从对功利主义自然工具价值的批判到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证成,再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