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大儒来知德隐于四川万县深山之中,积二十九年心力,潜心探索,纵横推演,著成《周易集注》一书。来氏《周易集注》采“汉象”“宋理”之精华,广征博引,备极蕴奥,实赅二派六宗之...
摘要:占筮是古代应用易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左传》和《国语》共载22条《易》例,其中16条用于占筮。但它如何占筮成卦,定爻占断,古籍缺乏明确的记载。古今学者不断探究其易学思想,钩...
□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摘要]《周易》源于上古氏族社会的伏羲氏用阴阳符号组成的八卦图形,用以沟通天地、比类万物,是万物有灵时代的通灵工具。至夏商周三代,作《易》者用“八卦因而重之...
Abstract:Since1978,thestudyoftheBookofChangesinChinahasflourished,displayingmulti-layere...
摘要:研究六十四卦的构成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卦序排列问题。给出六十四卦的四种构成方式:阴阳两爻的六次重叠,八卦的二次重叠,四象的三次重叠以及两爻四象和八卦的混合重叠,其中第四...
摘要:《周易本义》是朱熹解《易》最重要的学术著作。该书核心的思想是一以贯之、不遗余力地彰显《周易》为卜筮之书的性质,扭转当时重义理而轻卜筮的易学风气。基于此,《周易本义》的学术...
摘要:在论人性来源的先天领域,《易传》开创了以天道论人之善性的方法,提出了“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和“继善成性”的主张。天道主要表现为自然之天和道德之天的融合。在修德成善的后天领...
·本刊特稿·摘要:殷商、先秦、魏晋、唐宋等尊重生命力、创造力以及多元并立的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中与儒道文化的互动关系,启示我们应该突破《易经》《易传...
〔摘要〕中华文明中自古就有源远流长的变革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支持了中华文明数千年连续不断的发展。《周易》中包含了丰富的变革思维,它主张世界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人必须通晓世界的变...
摘要:从经学的视野来看王弼的《周易》解释学,其总体呈现出“以传解经”的解释风格:在经传体例上附传于经,突出了《易传》文本的重要性;在卦爻解释上秉承卦本《彖传》、爻本《小象》的思...
摘要:《剥》卦揭示出剥极必复、顺时止剥的哲理。“蔑贞凶”应句读为“蔑,贞凶”,“贞凶”意为“贞卜的结果凶险”;“剥床以辨”之“辨”指“床腿”;“剥床以肤”之“肤”不是“皮肤”,...
“说卦”在诠释《易经》卦爻辞中的作用“说卦”在诠释《易经》卦爻辞中的作用史少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6)摘要:《易经》六十四卦爻辞中有“阴阳”和谐的“...
摘要:基于论证五行空间属性的目的,首先以五行八卦为逻辑主线,对四方风名进行了释读,获得了四方—八卦—五行三者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然后以象思维为宗旨,基于五行本义,对五行进行了取...
郭德凤(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惩戒”一词,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无奈又难堪的话题。说其古老,因为早在古代,圣贤先哲就有关于惩戒的论断。如,《周易》中就有“发蒙,利用刑人,...
[摘要]《周易》广大悉备,六十四卦中包含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其中被朱子称为“忧患九卦”之一的履卦,其卦辞、爻辞中蕴含了丰富的底线思维。其卦辞通过对“履虎尾的形势判断”“不咥人的底...
摘要:所谓易象的符号性及其作用机制,是指易象作为一个具有“能指”和“所指”、“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意义系统,是如何产生意义的,又是如何被作为规范应用,进而实现其认知功能的...
摘要:尚秉和作为晚清民国象数易学大家,其象数解《易》之系统、完备,奠定了其在易学史上不可摇撼的地位。尚氏综合运用诸多易象、易数解《易》。其以象解《易》可析分为五:覆象、大象、对...
一《周易·象传》里面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乾,天也”,乾道也就是天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是说天道不断运行变化,人必须与天道协调并济,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摘要】《易经》是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对人们的社会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易经》中的恒卦为例,分析故宫文物南迁这一壮举。《易经》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思对今天的...
[内容提要]《易经》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势”字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解释。文中采用认知语言学的多义词由核心本义引申的理论,分析了古汉语经典中的典型语料,从而得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