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儒道互补”最早是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出,后来在《华夏美学》中被确立为中国美学史观。“儒道互补”命题被广泛接受,但在接受中存在着误读。经过进一步梳理可以发现,“儒道互...
内容提要先秦审美观念以时间人文化为生命起点,礼乐主体化为生命精神,任性逍遥为生命情调,自由自律为生命境界。原始歌舞由狂野的生命宣泄发展为和谐的节奏韵律,并成为某种生命意识的象征...
摘要:美感是美学的核心主题之一。根据康德的论述,纯粹鉴赏判断即纯粹美感不掺杂利害和认知。基于此理论来观照中国美学中的美感,孔子的美感是乐道的快乐以及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快乐,它...
摘要:处于先秦时期的庄子与处于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是早期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奠基者,两者的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与作用。“主客融合”为庄子美学的重点,以有限掌握无限,以有形掌握...
摘要:道盛作为晚明庄子定位论大讨论中的重要参与者,在《庄子提正》中将庄子定位为“儒宗别传”“尧孔真孤”,这一说法在江南遗民群体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一个佛门高僧选择对道家经典进行...
摘要:庄子与海德格尔分别以“死生昼夜”与“向死而生”作为生死超越的具体形态,是存在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精神自由的体现。逍遥、本真的境界与形上之“道”与“存在”构成了生死哲学的...
摘要:吕惠卿《庄子义》一书以儒学家的视角对庄子思想进行了阐述与发挥。其中关于“心性论”的探讨集中了儒道合一的思想,其以“心”为孟子心性论与庄子心知观的融合,以“性”为庄子“性德...
《庄子·德充符》“知务”涵义考辨——来自先秦道家的善意规诫《庄子·德充符》“知务”涵义考辨——来自先秦道家的善意规诫冯春祥(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4...
摘要:怎样超越万物、摆脱物累和心累,抵达理想的自由之境?《庄子》提出了一个“游”的重要概念。游的过程,就是对空间、时间、义利、心灵、生死的超越过程。在这种过程和境界中摆脱物累、...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首篇,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可以说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内容,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过往的庄学研究中,人们很少注意到其对道教丹道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内在联系...
【摘要】《庄子》一书中的“兼爱”与“仁义”究竟是何意义?它是墨家和儒家的伦理学概念吗?本文的考察表明,《庄子·天道》中以“兼爱”释“仁义”之论,不适合以我们今日建...
摘要:战国时期,唯一性的学术态度和专制性的治国途径让儒、墨、法诸家学说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排他倾向。相比之下,庄子思想却蕴含着更多的包容精神,其表现是:在学术态度上,庄子反对自以...
在《庄子·天下篇》中,关于惠施的“道”,可以一言以概之:“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也有类似的言论,《齐物论》一篇中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若单从字面...
庄子“道”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观。首先,庄子提出了“齐物”的思想,通过“齐物”来取消事物之间的对立,破除以“我”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摘要:庄子的自由观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无道的社会追求大道;二是在无常的世界追求常性;三是在不自由的社会追求精神自由。庄子的自由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的自由,它超越了现实的困境,超越...
摘要:章太炎《齐物论释》在以佛解庄背后渗透着浓厚的济世之心。他深知佛法虽高,却不能应用于人生社会,释迦毕竟是寂灭涅槃之学,庄学则是“内圣外王”之道。正是带着这种“利用厚生”之心...
庄子“天籁”研究综述庄子“天籁”研究综述范根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天籁”现常用于指自然界最美妙的音响,由此引申为对于音乐、文章、作品最好的赞美之...
摘要:中国古代思想中有着关于“天下”的丰富多样的看法,而道家的“天下观”尤其值得重视。在庄子思想中,“天下”是万物存在和生长的空间,又可指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万物,甚至可包括天地本...
·哲学研究·摘要:庄子哲学中的“技”正中有反,对那些充满无目的性的、自由的艺术精神之“技”表示赞赏,而反对以世俗、功利性为目的的“技”;而海德格尔笔...
摘要:庄子哲学是否具有神秘主义的性质,这是西方汉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基于对神秘主义理解的差异,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看法有很大不同,代表性的看法有:李亦理的在世或入世的神秘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