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庸》首章“中”、“和”、“中节”解读(论文文献综述)方朝晖[1](2021)在《《中庸》是关于中庸的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今学者皆以"中庸"为...
论文摘要當代歷史文獻研究者的責任,應該是對歷史文獻作出重新認識,糾正前人誤説;既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妄自菲薄;要把中國文史研究的進步作爲自己的擔當,爲中國文史研究奠定文獻學基礎...
论文摘要近两千年来,对于《中庸》第20章的一处文字,学者们都是这样断句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
论文摘要心性问题一直是宋明儒学谈论的核心,然而其发展至明晚期,阳明逝后其后学使心性学发生了异变,宋儒所建立的先验德性本体面临消解。面对此境,刘蕺山分别厘清了《大学》中以诚意为宗...
论文摘要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是"思无邪",历来人们对这个评论颇有争议。本文认为这既是一个文学上的评论,也是一个从人性和哲学的角度出发的儒家思想的概括。这一评...
论文摘要文章以儒家伦理为视域,从儒家的生化原则、慈爱原则、诚信原则、前定原则、公正原则、中庸原则入手,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审视。就生化原则、慈爱原则而言,儒家支...
摘要:“道德的政治”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整体气质,《中庸》之“诚”是儒家理想的道德主义的实现过程。“诚”又贯彻为两条理路,即“致中和”的政治文明、“君子时中”的政治参与。《中庸》是...
【特约稿·儒释道与传统文化】[摘要]“中”“中庸”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观念之一。《礼记》里的《中庸》篇集中阐述了先秦儒家的中庸思想,其内容基本属于修道论和方法论范畴。...
摘要:契嵩思想的主流是援儒入佛,而非佛学儒化。他认为,作为出世间教,佛教也有教辅之效。另外,他对中庸和孝道的个性化诠释,以及他在《非韩》中对韩愈排佛言论的反驳,都表明他试图通过...
摘要中庸之道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深厚而广阔的实践,至今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关于中庸信奉和实践者的特征尚缺少刻画。为了描述中庸思维者的公众形象,本研究使用中庸思维问卷和能动...
摘要探讨中庸思维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中庸思维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4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中庸思维与社会...
摘要:“中”历来被认为是儒家美学的重要观念和范畴之一,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中庸”“中和”“中正”等概念,彰显着儒家美学崇尚中正平和、不偏不倚、温柔敦厚的“贵中”精神。随着战国竹简...
【摘要】对明清之际致力于沟通中西文化的来华耶稣会士而言,“四书”成为他们向西方介绍中国思想的最佳素材,译介“四书”成为其中学西传的核心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庸》《大学》等儒...
[摘要]“中”是儒学核心范畴之一,集中体现着儒家士人政治诉求和道德理想,也表征着儒学中的哲学之维。作为对君权的要求与约束,它具有政治性;作为儒家士人所追求的人格理想,它是一种道...
摘要:儒家的中庸思想既是一种高效、深邃、科学的人生哲学,也是一种充满中国智慧的方法论。基于此,从思想内涵、孔子的阐释和具体应用等三个方面来探求中庸的思想精华和普世价值,以便人们...
摘要:《中庸》的“诚”首先是天道的本体状态,客观存在的所有实体只要正常的存在、发展,真实无妄,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诚”是一种纯善至诚的天道,而人日常行中庸之道的伦理...
摘要:儒学史上存在两种性善论:界定本体的性善论与不界定本体的性善论。回归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历史地检讨这两种性善论的学理得失,可以有效地促成儒学义理的更新转化。作为最原始的性善论...
【朱子研究】关键词:《中庸章句》;汉学;宋学;选注倾向;诠释原则摘要:《中庸章句》共引注9家24处,含汉魏古注和宋儒之注。朱熹秉持公正的经学观、正视汉魏经学功绩并予以合理评述;...
摘要: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吏,其廉政形象可为当代执政者之典范,其廉政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到理学文化与清廉家风两方面之影响。宋代新儒家传承了原始儒学的仁政理念,追求完满人格,先...
[摘要]对于刘宗周《大学》诠释的关注通常以诚意为主体。然而,《大学》文本与诚意说何以在其思想晚期逐渐成为刘宗周的核心关怀,此为以《大学》诠释为思考主轴时,所必须先厘清的问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