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以“天在内,人在外”的天人关系理解为基础,强调齐生死,一寿夭,万物无足以撄其心,出入人间世且作逍遥游。逍遥游实质上是自然而然,它反对逞其私智而以生事为能,也反对执着于有为之...
摘要:“太极”是一种不以人、物、神、灵等单一向度为中心,却以阴阳两极之为两种能量的交替、运行、互生、互证“组织”“现场”,生发、延续、开展、创化生命“世界”之“整体”的动力源泉...
[摘要]道家的理想社会是以母系氏族社会遗风为蓝本而构建成的,比儒家的更远古,其对礼起源时间的追溯,也就更加遥远,《鹖冠子》关于礼的起源时间追溯到了天地初立的泰上成鸠时期。与儒家...
【哲学研究】关键词:荀子;解蔽;治气养心;为己之学;精神修炼摘要:在以“养心”为目标的“心术”当中,荀子所看重的,首先是心能“知道”与如何“知道”。这对等于获得理智德性的精神修...
【哲学研究】关键词:孔子;《庄子》;春秋笔法;象言;三言摘要:原发的中国古典哲人,无论是孔子、老子,还是庄子,都深刻体认到言说的困境,这种困难不仅仅具有政治社会的向度,而且还有...
[摘要]孟子“养气说”的核心即“诚之于心”,倡导人的道德志义发自肺腑,真诚无伪,也即充分血气化。以此为基础,孟子的“养气说”在中国美学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乐记》的...
[摘要]顾炎武乃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是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其学问渊博,涉及诸多领域。顾炎武之孟学,释孟精当,申孟精审,考孟精密,推孟独到;据孟纠谬,有理有据;崇尚学术,求...
胡适与冯友兰的哲学史是以西解中的代表,但胡、冯二人在文化观、哲学观、历史观上其实都完全不同,自始至终都不属于同一形态。冯友兰属于“比较哲学”范式,胡适中年以后转向“思想史”范式...
摘要:尹文和公孙龙都有对兼名合成规律及独立性问题的探讨。二者虽在理论的概括程度与系统性、对“物之通称”的理解和兼名的具体组合形式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异,但在对名的认知、关于兼名的基...
哲学研究摘要:自由主义是一个条件谱系,可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有诸多特征。以该谱系为标准,对照儒家,可知儒家在诸多重要特征上都不满足自由主义,即缺乏自由主义的必要条件,所以,...
摘要:“道”从楷、隶到金文、甲骨文,其字形透出四义——道路、行道、引导、言导,形上之道正是从这四义中显出。道起源于远古立杆测影的观天活动,一方面从日月星的运转总结出灵在道中、神...
摘要:墨家主张“兼爱兴利”,但在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天下凋敝,民不聊生,何来之“利”?其一得抿除战争(除害),故主张“非攻”,其二乃开展民生方面的节流,故提出“节用”“节葬”,...
摘要:不管是“北宋五子”,还是“道学六先生”,就学术而言,称之为“洛学六先生”更为妥帖。南宋时期,洛学的代表人物是朱熹和陆九渊。元朝时期,姚枢在苏门山讲学,成为一位著名的承前启...
摘要:尧舜禹的禅让传说,经由先秦诸子或宣扬、或批判的探索和理想化塑造,为后世对于理想政治的讨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指引,成为批判现实政治的一种理想参照。秦汉之后,禅让学说与五德...
摘要:《庄子》中充满了“中国艺术精神”,确实是“美学”。《庄子》中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充满了美学意蕴。这是因为,庄子的“道”其实就是美,他的“体道”就是审美,而他的“与道合一...
【文化哲学】摘要道家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发源于古代东方和当代西方,但东西方哲人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就是人的境况及主体的自由。道家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二者...
摘要:《庄子》一书所要解决问题的根源乃是在于伴随着个体差异出现而出现的“成心”,也即是非之心。以现代的表述方式来说就是价值判断取向的问题。作为个体陷入这种判断相对化的困境之后,...
摘要:《论语》中出现最多、谈论最多的就是君子,孔子一直关注着君子人格的问题,君子人格是他理想的人格标准。在《论语》中,小人与君子相对,孔子处处推崇君子人格,其君子人格观在今天对...
摘要:试图通过分析《论语》中的“颜回”形象,阐述颜回“德行第一”的内在价值,进而探究其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对社会重新认识、深刻理解这位古代圣贤并重塑自身价值观提供帮...
摘要:“慎独”是儒家传统修养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庸》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其它诸多古典文献中也都出现过对慎独的论述。本文探究了《中庸》中“慎独”思想的内涵及其特点,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