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刚:荀子论乐教的可能性论文]()
【哲学研究】摘要:音乐的产生是为了情感的表达,但是音乐本身却超脱于人的自然情感,又协和人的情感。中国传统思想认为,音乐能协和情感的原因在于以雅颂之音为代表的正乐本就含有天道。因...
![沈顺福:论传统儒家诠释学:以方以智为中心论文]()
内容提要方以智是明末清初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继承了阳明心学的基本立场,认为心是生存之本。生存首先是气化流行。人的言说即声音便是气的在世方式。声音源自于气,最终表现为文字、语言...
![程源源:吕祖谦理学思想的兼容并包论文]()
摘要:作为理学家,吕祖谦以其兼采朱熹陆九渊、无所偏滞的学术特色,形成了“吕学”。吕祖谦在理学实践中,不论是学术交游还是书院教育,都注重兼采众长,吸取各家观点。在其理学主张中,则...
![丁涛:自然之性和仁义之性——程颢人性论的两重性论文]()
摘要:程颢的人性论是学界研究的难点,有多种观点并存。要正确理解程颢的人性论,需要结合他所面临的辟佛与弘扬儒学的文化背景。为了批判佛性论,他吸取告子“生之谓性”说以肯定人的自然之...
![路强:从“诚信”走向“契约”——法家“信德”中的契约精神及其现代启示论文]()
内容提要在法家思想中,“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德概念。在法家对于“信”的论述中,蕴含着一种具有现代性色彩的契约意蕴,将这一内涵发掘出来,就能够发现:一方面,法家关于“信”的思想...
![丁四新:“数”的哲学观念与早期《老子》文本的经典化——兼论通行本《老子》分章的来源论文]()
摘要:“数”的哲学观念,是早期《老子》文本经典化的思想背景之一。刘向、刘歆对于“数”的哲学思考不但具有明显的宇宙论特征,而且具有一定的本体论色彩。在汉代,宇宙论的数理对于古书内...
![曾海军:论“术不可不慎”——孟子的职业之道发微论文]()
【摘要】“贱丈夫”并非孟子对商人的定性,乃是贱人心之贪婪。士君子之尚志不似梓匠轮舆之事,其所为可谓功在千秋。孟子论孔子为委吏或乘田,表明家贫亲老之时不择官而仕。最后通过矢人与函...
![杨少涵:佛道回流,还是经学势然?——《中庸》升经再论论文]()
摘要:《中庸》原为《礼记》之一篇,南宋以后成为《四书》之一书。在《中庸》由“篇”升格为“书”的过程中,佛道人士早在宋代儒家之先,已对《中庸》进行了广泛关注和大力提倡。据此,学界...
![黄朴民:《孙子兵法》“道”论考述论文]()
摘要:孙子“道”论,是“治道”、“人道”和“战道”三者的统一体,包含着治国法则、道义恩信、客观规律等意蕴,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本关怀和道义追求,其核心理念在于施政爱民、安国全军。孙...
![赵双喜: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及其文化的关系——以粤北壮族社会为例论文]()
[摘要]儒家文化在粤北壮族地区的传播,正是儒家文化对壮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首先是通过历任地方官的倡导来体现,其次历任政府重视官学与书院的建设为儒家文化的传播提供...
![曾华东:“史事宗”易学:一种中国式方法范式的确立与传承论文]()
顾炎武《日知录》勾勒了《易》学发展简史,不但泛滥易学的“玄”“理”二家,还清楚看到了“史事宗”这家存在的可能性,并深度揭示了史事“参证”方法在杨万里等《易传》中得到确立,认为“...
![彭英龙:“假目喻知”的“正言若反”——《管锥编·老子王弼注·一六》发微论文]()
摘要:钱锺书对中外神秘主义者的思想和言说方式特别关注,常有惊人的洞见,《管锥编·老子王弼注·一六》的一段话就是突出的例子。结合《管锥编》中的其他段落...
![杨翰卿:论壮族先民思想观念的儒学渊源及《传扬歌》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论文]()
[摘要]作为壮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曾以古文经学为特色的儒家经学形式活跃兴盛于壮族先民地区,以董仲舒之学和以“统合儒释”为思想内容的汉唐儒学传播影响于壮族先民地区,以程...
![李沁锴:穿越千年的占筮与言说——试论《卜筮要诀》的要义与文化内涵论文]()
内容摘要:俄藏黑水城文献《卜筮要诀》主要由八卦象例、摇卦诀、六十四卦歌诀以及六十四卦占辞、占诗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六十四卦占辞、占诗的内容显示出对《周易》卦爻辞的承续与变化发展。...
![刘永春:孟子思想的“共享”指向及其当代启示论文]()
[摘要]孟子思想中有鲜明的“共享”指向:在“与民同乐”的主张中,孟子将“快乐”视为君民共享的重点,反对君王独享快乐,倡导恩赐的共享和无主体差异的共享;在富民政策中,孟子试图通过...
![杨儒宾:道家的起源与神话的类型论文]()
摘要:道家是秦汉后建构出来的学派,先秦时期没有“道家”一派,后世建构出来的“道家”遂不能不有较强的异质性。道家分为“黄老”与“老庄”两支,前者重外王,后者重内圣,但内圣与外王亦...
![梁田:从先秦到汉初,儒家关于“王天下”解释的演变论文]()
摘要:“王天下”是儒家对于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孔孟荀再到汉初诸儒,“王天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和使命,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解释历程。在先秦儒...
![魏孟:功夫与时间:以《庄子》为中心的诠释论文]()
摘要:功夫论是中国哲学的显著特色,而“时间”又是“功夫”的基础性含义,因此从“时间”视角诠释“功夫”能拓展功夫论的研究视野。中国古代的时间观不是线性的纯粹数值序列,而是螺旋演进...
![孔令宏:道家、道教的休闲观论文]()
摘要:国内休闲理论很多是近年从国外传来的,但相关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方法是中国古代就有的。道家及其继承者道教的文化与现代意义上的休闲理念最为接近,它们的休闲思想更为丰富、深刻。休闲...
![陈科华:先秦儒家的“人禽之辨”论文]()
[摘要]“人禽之辨”是先秦儒家为传统礼乐文明存续作合法性辩护时提出的重要命题,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在“人的价值发现”问题上的思想成果。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揭示了人类理性即“辨”是人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