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洪霖:先秦儒家仁礼关系的嬗变与当代学校德育观照论文]()
摘要:儒家提倡的“仁”与“礼”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关系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先秦时期已经呈现出关系变化的趋势:从“仁礼”的统一到“仁”与“...
![鄯爱红:既知且仁论文]()
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而王霸之佐也。——《荀子·君道》【释义】对那些虽然才智出众而品德不好的人,绝不可重用;对品德虽好但缺乏才智...
![刘宁瑶:李贽三教归儒思想探析——兼读《茶夹铭》论文]()
摘要:李贽思想中“三教合一,统归于儒”,此“儒”即“闻道”与“性命”。李贽思想从闻道、人性哲学与道德实践三个角度出发,从具体个体生命向上追寻生死关怀。他追求童心不失,并以真诚来...
![沈敏荣:义的东西方比较:孔子仁学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孔子仁学是中华传统的根基,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传统的代表,两者的比较能够明晰东西方的根本差别。在个人的发展、德性的要求、正义的需求、好学、训练等问题上,东西方的见解并没...
![孔令伟:以“情”代“性”:欧阳修“人情”内涵及对儒家性情论的影响论文]()
摘要:欧阳修继承了先秦“情”的实意内涵,以“人情”指代人们能普遍经验和接受的基础常识。在他看来,这种常识具有质实性意义,是人之为人均应具有的属性特征,从而使“人情”被抽象为具有...
![朱锋刚:“统合孟荀”与重建道统的现代思考——从“朱熹是荀学”说起论文]()
摘要:如何把握荀子与宋明理学的关系、看待荀子和朱熹之间的思想关系,是儒学思想道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牟宗三、李泽厚提出“荀子与朱子类似”、“朱熹是荀学”的论断。如此将朱...
![张晚林:一个未能从祀文庙的儒家学者——论荀子的生命形态及其思想特征论文]()
摘要:荀子之所以没有从祀文庙,乃因为其生命形态根本不能传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有必不可少的超越神圣维度,但荀子因为完全切断了人与天的连接,故根本体会不到这个维度。由此,荀子的生命形...
![沈顺福:朱熹哲学的内在矛盾论文]()
朱熹虽然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却在诸多哲学问题上存在着某些不足。在鬼神观上,他认为鬼神是气,是形而下者;在人性论上,他认为恶来源于气质之性,天地之性便没有了地位;在道气观上,朱熹...
![乐爱国:朱熹解《论语》“无为而治”论文]()
【哲学研究】摘要:自《论语》讲“无为而治”,历代儒家学者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诠释。汉唐儒家以“任官得其人”言“无为而治”,又讲“德者无为”。与此不同,朱熹以“恭己”“德盛而民化”言...
![卢有才:张载的“化”论探析——对刘君同志质疑的质疑论文]()
摘要:刘君同志对笔者提出“王安石是变法激进派,张载是温和派”的观点进行质疑,其文所引典籍漏洞百出,结论不科学、不可靠。张载认为,“化”是气之运化流行过程,是一种变化形式,也是人...
![李锐:从历时性角度再论孟子的人性论论文]()
摘要:孟子的人性论问题,论者已多,然而多未能从历时性角度考察孟子人性论的变化,故其中似有很多问题辨析不清。由于《孟子》一书的特点,历时性分析似乎很难进行。根据对孟子与告子辩论时...
![周海春: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立言宗旨论文]()
[摘要]王阳明虽然用不同的概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他有一个基本的思维模式:本体-遮蔽-去蔽。“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都是用这一思维模式来表达。在整合不同概念的基础上...
![陈徽:庄子的“不得已”之说及其思想的入世性论文]()
中国哲学研究【摘要】关于庄子逍遥思想的内涵,学界常以主观境界解之。若此,则逍遥必将无关乎世事、漠然于生生之道,从而无所依托、流于主观冥想或虚无寂灭。欲真正通达庄子所谓的逍遥,不...
![赖锡三:《庄子》对“礼”之真意的批判反思——质文辩证与伦理重估论文]()
摘要:《庄子》一书,出现不少批评礼教的言论,以及违逆丧礼仪式的故事叙述,因此极容易被视为彻底反礼教,并崇尚礼教外的绝对自由之追求。这种平面简化式理解,并不能深入把握《庄子》治疗...
![陈晓杰:王龙溪在阳明学中的定位问题——以“凝”字为线索论文]()
[摘要]王龙溪历来被认为是阳明后学“良知现成派”的代表人物,但在他的著作中却有很多阳明后学“良知修证派”的代表性论述,如“凝”等。对于王龙溪思想的研究,就有必要跳出常规性的对比...
![尹志华:试论司马光对《老子》的注解论文]()
【摘要】司马光对《老子》的注解,最大特点是坚持儒学本位、以仁义释道。其迥异诸家之处是主张“道亦可言道”,认为老子所说的道不是常人所说的道。其反映北宋《老子》注家共识的地方是主张...
![罗安宪:多元和合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态度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共生、共在的,因此也是并且应当是和处、和谐的。共生、共在的基础是多元和合。多元并立、多元共在,而非一元独立、二元对...
![高丽:荀子的宗教向度及其价值探析论文]()
摘要:荀子注重理性与实证而不信鬼神,其宗教向度易被忽视;在先秦精英阶层理性高涨与儒家宗教性一直有争议的情况下,荀子的宗教态度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荀子理性思想中分析梳理其宗...
![沈顺福:天人之辨与儒家人类主体性意识的形成论文]()
摘要:天人关系是儒家思想史的中心主题。儒家天人观经历了天主人从、天人相分、天人相副、天人一体等若干阶段,最终形成了“人者天地之心”的天人观。人与天的关系,也由早期的顺天由命的关...
![东方朔:“反其本而推之”——朱子对《孟子·梁惠王上》“推恩”问题的理解论文]()
【摘要】“推恩”问题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羊易牛”章。所谓“推恩”,简单地说,指的是行为者在面对某事物(或境况)时发现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心”会自然产生某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