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莉:庄子对“礼崩乐坏”的反思与建构论文]()
摘要:老庄道家对于“礼崩乐坏”的回应不仅是反思性的,也有正面建构意义,其建构性思路表现为:第一,人心处于与礼乐文明技术的互动建构中,礼乐文明技术对人心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性影响;...
![纪亚芸:《论语》视角下的工匠文化观论文]()
TheCulturalViewofCraftsmanfromthePerspectiveofLunyuLunyuisanimportantclassichistoryofCon...
![黄丹丹:项乔民政思想探析论文]()
摘要:项乔民政思想产生于读书期间,成型于仕官阶段,受到永嘉之学、朱子之学、阳明之学的影响,重视“事功”、强调“以义为利”,认为利益的追求必须符合道义。项乔重视民生,打破“四民观...
![李汶陕:儒家人文思想产生的内在理路论文]()
★历史文化★【摘要】儒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述到三皇五帝时期。西周时期实现的人文转向为儒家人文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西周时期是社会的转型期,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周公进...
![叶奕翔:论道家思想在公安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深入研究道家思想,发掘其中的优秀成分,使之服务于公安管理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道家丰富的养生思想与方法,可用于缓解压力、疏导情绪,增进民警身心健康。道家管理思想中“...
![朴荣雨:从“卮言”论《庄子》“齐物”概念所蕴含的子学精神论文]()
“新子学”论坛摘要:《齐物论》的基本旨趣在于,使人领悟“万物齐同”的精神。据庄子,万物皆是道的体现者,因此其存有本身理应被尊重,以至于万物齐同的和平境界。万物先以个别单位呈现于...
![郭天恩: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思想发微论文]()
摘要:在庄子哲学中,“物物而不物于物”一语蕴含着比较深刻的意义,它首先指向的是逍遥和生命自主的境界。同时,这句话亦隐含着两种不同的生命境遇,即正向的“物物而不物于物”与反向的“...
![赵丽婷:新时期《论语》注本研究论文]()
摘要:《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进入新时期尤其新世纪以来,《论语》注本大量普及,而对于新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也开始慢慢兴起...
![姬艳芳:误读还是文化偏见?——法国汉学家戴遂良对道家生命哲学的译介论文]()
摘要:戴遂良是晚清时期来华的法国汉学家,曾完成道家经典《老子》《列子》与《庄子》的法译。他的《老子》译本是继法国汉学家儒莲译本之后较有影响力的法译本,《列子》与《庄子》译本则是...
![林志鹏:阳明后学袁黄师承、交游及著述考略论文]()
摘要:袁黄(袁了凡)是晚明著名思想人物,其生前已是耆宿名士,身后更以三教会通的思想特色及对民间伦理道德的影响著称于世。师承上,袁氏是阳明高第王龙溪的及门弟子,亦推崇泰州学派罗近...
![孟晖:三道茶里的宋明遗风论文]()
前不久去著名的古镇南浔游玩,意外发现当地的“三道茶”延续了宋明时代的生活风俗,大有穿越时光的快感。事先订了百间楼附近的一家民宿,入住时,斯文的老板并不急着办理手续,而是请我在茶...
![侯丽菲:论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论文]()
摘要: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就其本人用意来讲,最初是为解《诗》而提出的,其解《诗》立场也合乎儒家“善”的范畴,即儒家所认同的道德伦理范畴。从历代学者对“以意逆志”的内涵分解诠释...
![张亦驰:孟子德育目标的美学意蕴探析论文]()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的德育思想既丰富多彩,又博大精深,其中以孟子的德育思想最具特色。孟子德育目标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意蕴,即“化育君子”的理想人格之美和希冀“仁政”的和谐统一之美。对...
![崔海东:此日中流自在行——陆永胜著《心·学·政——明代黔中王学思想研究》读后论文]()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陆永胜教授大著《心·学·政——明代黔中王学思想研究》(下文简称陆著)于201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之成集陆教授十数年心得...
![刘玲:论庄子养生思想论文]()
摘要:庄子哲学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注重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以“道”为根基,生命是形体和精神的统一,形体的保养是养生的基础,养神则是养生的关键,而养神的关键在于虚静。为了达到虚...
![刘妮妮:从王阳明“致良知”论当代人格塑造论文]()
摘要:“致良知”作为心学体系的核心,自有其理论意义和价值,并且与我们当今对于人格的塑造也息息相连。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所倡导的意识独立和个性解放,对于当今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格具有...
![易楚越:“敬天求仁为天下”的孔子修养论论文]()
摘要:人的修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看做是中国哲学主要的思考内容,其中儒家哲学开创者孔子的修养论则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儒家哲学一切思想基础的开端,又是整个中国哲学价值观的根...
![陈金海:“命”“道”与人性:孟子道德信仰之省察论文]()
儒学研究摘要:孟子“道性善”,且来源于“天”,超越了现实世界中的不善或恶,从而建立了一个将人的精神价值超越于有限生命的理论基础。人性之善通过“天”可以与“命”或命运相联系。“修...
![李健芸:“礼义”与“心知”——从修身的视角看荀子思想中的心与礼的关系论文]()
摘要:荀子的礼义之道内涵广泛,就其对于个人修身而言,则旨在为个人确立秩序化的行动准则。这套准则首先奠基在人群之中,群体的先在性是礼义之道实行的前提,修身就意味着在群体当中为自身...
![张剑伟:老子思想的民本架构及其特色论文]()
摘要:老子思想集中反映在《老子》一书中。该书以民本为主旨,按照“道-王-民”的逻辑架构依次展开,通行本《老子》81章的内容排列大体与此呼应。在老子的逻辑框架中,民虽然处于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