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爱国:“孝弟”:“仁之本”还是“为仁之本”——以朱熹对《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诠释为中心论文]()
摘要:对于《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句,历来有不同的解读。汉唐时期大都将其解读为“孝是仁之本”,而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的文本。朱熹继承二程所谓“...
![曹峰:先秦时期“天人合一”的两条基本线索——兼评余英时的两重“天人合一”观论文]()
[摘要]先秦时期天人关系究竟是以何种方式存在和发展着的?用“以人合天”和“以天合人”两种类型加以总结最为合理恰当。“以人合天”是广义的“天人合一”;“以天合人”是狭义的“天人合...
![李建华:荀子人性观新解及其当代价值发微论文]()
摘要:传统认为荀子的人性观就是人性本恶的观点是不完整甚至是片面的,事实上,荀子人性观是以天道自然为起点,以性伪之分为核心,以化性起伪为目标;它既指出了人性的与生俱来属性,也提出...
![康茜:礼学——朱子学研究的新方向论文]()
摘要:朱子的天理论思想,向来是中国哲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理学的哲学化对于呈现朱子思想内容做出了很多贡献,不过,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始终没有对其学问标准进行过反思。在这种情况之下,朱...
![杜保瑞:不辩高下的儒耶对话——回应黄保罗教授论文]()
[摘要]文章针对黄保罗教授质疑笔者讨论儒耶问题的意见做出响应,指出儒学是孔孟立型的理性哲学,不谈鬼神,只谈爱民治国与个人修养。儒学早已选择取消位格性至上神立场,在个人实践上儒学...
![谭宝刚:汉简本《老子》“方而不割”四句章段归属考论文]()
荆楚文化研究摘要:“方而不割”四句在汉简本《老子》中不但因其章段归属不妥,造成义理不明,而且因其缺乏承上连词及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主体,造成语句难通。“方而不割,廉而不刖,直而不肆...
![陈中权:从形而上透析形而下——论庄子《齐物论》论文]()
摘要:庄子的《齐物论》肯定事物具有天然的差异性,反对世人将自己的是非成见强加于事物,使事物偏离原真并失其“正”。他以形而上的“道”来观照形而下的“物”,以抽象透析具体,以观念透...
![孔占奎:太极易理史料辑录(续七)论文]()
摘要:《太极图说》是宋理学大擘周敦颐对《周易·系辞传》移步纵深的哲学思考。他从大千万物初始宗元之端出发,自本及末,由表及里,自里及表,由浅入深,来来回回地认识与思...
![赵婉懿:孔子先秦儒家命运观研究论文]()
【摘要】孔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围绕“命”这一话题展开过一系列的探讨。孔子对待“命”的态度与他对仁、义、礼、智、信的见解交织在一起,可概括为“知天命”和“畏天命”两点。孔子的...
![刘晓霞:唐代敦煌地区《论语》流传之管窥——以《论语郑氏注》“孔氏本”为切入点论文]()
摘要:今存郑玄《论语郑氏注》残卷,是20世纪初以来考古发现的郑玄经注的抄本遗物,原本至南宋时已全部亡佚。此《注》在《论语》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隋唐时期广为流传。《唐景龙四...
![张 泰:“新子学”与经典价值的再发现——由“新四书”的建构谈起论文]()
“新子学”论坛摘要:“新子学”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构,首先要对经典文本的结构进行重构。借鉴“新四书”由“道统”到“经典”,再到“经典的阐释”的建构模式,“新子学”在不尚一统、多...
![刘玉敏:汪应辰《答张侍郎》辨正——兼论汪应辰与张九成的关系和影响论文]()
摘要:从《答张侍郎》所反映的信息看,张侍郎实为汪应辰的老师张九成,而不是张礿。汪应辰状元及第后拜张九成为师,从张九成的诗文及其在讲课中对应辰的评价,可见他极为赏识应辰的操履和才...
![吴凌杰:坠礼之始?——荀顗“从孙为后”之事发微论文]()
摘要西晋荀顗本为礼学大家,但他逝世前在继承人上选择以“从孙为后”,这种违背礼法的立嗣行为被后世刘宋人称为“坠礼之始”,然而通过分析史料可见荀顗之事并非个案,而是魏晋时代众多“礼...
![王永灿:论老子的无欲思想及其廉政价值论文]()
摘要:道是老子思想的最高范畴,道法自然是万物遵循的最高法则。人要达到道的层次,需要去除一己之私和过度之欲,做到节欲、寡欲和无欲。老子思想中的无欲并非是消除欲望,而是个体欲望要符...
![李波:制名寄意:论王雱及吕惠卿《庄子》人名诠释之异同论文]()
摘要:《庄子》寓言人名取材广泛,富有深意,古今注《庄》者皆以自身理解给予其独特诠释。郭象以寄言出意方式,稍显矛盾与无奈;成玄英以儒家考证之法具证人物之来源。及至北宋时期,王雱及...
![许丙泉:孔子儒家“礼”之美论文]()
摘要: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是言语举止的规范,也是美的表现。从汉字起源的角度来看,“礼”和“美”意义相近,都是表达人们强烈愿望,保证生存繁衍的精神活动。孔子继承和发扬周...
![王建生:北宋晚期理学传承剪影论文]()
道南文化研究【主持人语】“道南文化”狭义上当是指我们所说“道南之学”或“道南学派”之文化传承。“道南”指程颢在送别杨时之际的临别语,《河南程氏外书》有言:“明道在颖昌,先生寻医...
![杨万里:司马光廉政思想与理学及家风之关系论文]()
摘要: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吏,其廉政形象可为当代执政者之典范,其廉政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到理学文化与清廉家风两方面之影响。宋代新儒家传承了原始儒学的仁政理念,追求完满人格,先...
![吴燕:新时代与青年的哲学使命论文]()
【内容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是社会深刻变革的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具有动态流变与追新求异、物质占有与精神匮乏、思想虚无与自由创造并存的时代特征。新时代催生...
![曹景年:《孟子》札记三则论文]()
摘要:《孟子》首章“万取千焉,千取百焉”应遵从传统解释,意为从万中取得一千,从千中取得一百。“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一语,据廖平校订,当为“王者之迹熄而诗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