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勤:儒家心性之学与中国现代美育话语的发生论文]()
摘要:中国现代美育话语的发生,是西方美学引进的结果,这一西学脉络已成为国内学界的共识。然而,也应该看到,中国现代美育先贤引进西方美学的动机、接受西方美学的路径、阐释西方美学的方...
![吴先伍:“孝弟”与“仁本”——原始儒学的情感性解读论文]()
[提要]孔子将“孝弟”当作仁本。过去人们过分地重视“孝弟”的行为性和规范性,而忽视了“孝弟”的情感性,从而使得儒学的发展走向教条化,逐渐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本来面目。实际上,仁作为...
![王广杰:由“心即理”探入王阳明心学的客观性问题论文]()
内容提要:客观性问题始终是儒学内部时隐时显的重大义理问题,它在阳明心学中表现得尤其显著。就阳明心学体系而言,“心即理”命题无疑是奠基性和终极性的义理之根据。文章以“心即理”为切...
![马腾:儒家子思学派的性情论与法思想论文]()
摘要:在儒家“道统”传承中,子思承其祖说,学于曾参,传之孟轲,上承中庸之道,下启心性之论,被誉为“述圣”。结合传世文献与郭店儒简所涉“子思学派”思想,可见其传扬儒门宗旨,亦长于...
![董波:“子思之儒”学术理路辨析论文]()
摘要:“子思之儒”的文本创作与思想主张中有着三条明确的学术理路:在学术思想的继承方面,将孔子思想条理化、体系化、形而上化是其重要的学术理路;通过在思想观念形成的时代因素方面,引...
![刘艳:会通朱熹与王阳明如何可能?——以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为中心论文]()
摘要:《朱子晚年定论》是王阳明为了宣扬其学说,以朱子之言论为自己的思想体系作论证的一部编著,同时也是研究会通朱熹与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在《朱子晚年定论》中,王阳明从朱子对往日之学...
![王亚波:“技”“道”之思——庄子“技进于道”的默会之维论文]()
摘要:《庄子》里有很多关于行家绝技的描述,其中行家高手们对自己驾驭整个技艺活动的感受难以用语言传达,是庄子关注的一个重点。波兰尼同样是通过技术操作,揭示出了人类认识活动中的默会...
![白刚:作为“新大众哲学”的《哲学通论》论文]()
·时代精神的哲学表征——哲学观念变革进程中的《哲学通论》(学术主持人:白刚)·[摘要]作为“应运而生”的“专著性教材”的《哲学通论》的出版,是当代中...
![时嘉琪:从“慕西”到“归隐”——论青年马一浮政治姿态的转变及原因论文]()
近现代史研究摘要:被誉为“当代理学大师”的马一浮(1883—1967)青年时受到“倡西学”思潮的影响,曾一度倾向于民主革命。然而,自1904年末,不仅他的治学兴趣回归旧学,对民...
![宁腾飞:胡适“先秦无六家”论及其意义论文]()
·胡适研究·摘要:在近代诸子学复兴中,胡适建立了新的学术典范。其中,“先秦无六家”论就是胡适提出的一大创见。所谓“先秦无六家”论是指先秦时代并不存在...
![韩立坤:方东美“新儒学”思想研究——以形上学为中心论文]()
摘要:在中、西哲学比较中,方东美致力于阐发古代哲学形上学思想,揭示了中国哲学特有的生命观念、机体观念、价值观念。他始终突出儒学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范导作用。通过凝练儒家形上学的两...
![杨新勋:元十行本《十三经注疏》明修丛考——以《论语注疏解经》为中心论文]()
摘要:元十行本在明代至少经历了正德六年补版、正德十二年补版、正德十六年补版、嘉靖三年补版和嘉靖重校修补五次修版,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是嘉靖重校修补。嘉靖重校修补不但大量更换原已破...
![杨生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发展与未来展望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既是中国经济腾飞的40年,也是中国哲学快速发展的40年。40年中,中国哲学渐渐回归到其应有的学术性,在不断提升哲学品质和与世界哲学研究接轨的同时,积极回应并...
![彭卫民:中国传统礼法关系的一个新解释——以朱熹“天理民彝”思想为中心的考察论文]()
·哲学研究·摘要:“天理民彝”是程朱理学在讨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礼法)体系时确立的一个元命题。朱熹认为,圣人因“天理”而制定的规则、确立的秩序,皆可...
![邹晓东:儒家性善论的两种型态与演进逻辑——兼论其义理困境及更化路向论文]()
摘要:儒学史上存在两种性善论:界定本体的性善论与不界定本体的性善论。回归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历史地检讨这两种性善论的学理得失,可以有效地促成儒学义理的更新转化。作为最原始的性善论...
![高成鸢:“水火”范畴与中华文明论纲论文]()
摘要:“水火”范畴居于中华文化的轴心位置。《易传·系辞上》所称“百姓日用而不知”者,可以论证即为“水火”,明代哲人佚语曰“造化之机,水火而已”。由于黄土地洪旱灾害...
![陈成吒:庄子对老学的创造性转化——以道“吹”和“无用”理念为中心论文]()
摘要:老子在对天文历法规律进行形而上化的基础上,总结发展出了“太一”“道”等思想,以及“灵”“知”“吹”“用”等独特观念。他的弟子关尹子等对此多有所继承与发展。庄子对后者的“太...
![张梧:后教科书时代的哲学自觉——兼论孙正聿先生《哲学通论》的当代价值论文]()
[摘要]哲学自觉的确立与坚守,不仅构成了《哲学通论》的问题意识,而且也构成了《哲学通论》的鲜明特色。在反思与改革教科书哲学的阶段,哲学自觉的表达形式是“追问哲学本身”。在后教科...
![刘奇:《庄子》“在宥”思想发微论文]()
摘要:“在宥”是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庄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逍遥游”张扬的是个体意识和精神品格,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宥”不同于“逍遥游”,体现了庄子在人...
![刘欣:宋代理学的政治实践:以“官箴”为中心的考察论文]()
摘要:宋代具有理学色彩的“官箴”大量出现,这是理学政治实践的必然结果。“官箴”通过培育具有理学气质的官员,使其在在为政理念、为政品质以及为政能力上完成对官员的自我改造,并承担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