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学新维度”,其实也就是要讨论政治学是否需要新范式变革,我这一二十年聚焦的核心问题是“政治实践智慧”及其在当代中国政治学中的严重缺席。当代中国政治学需要回到政治之为实践...
摘要:在民初政争中,进步党知识分子以《庸言》杂志为阵地,秉持“稳健主义”立场,在对抗激进民权势力的同时企图引导袁世凯官僚派势力。他们一方面提倡“开明专制”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求保...
内容提要黄兴涛的新著《重塑中华》从精英与下层民众复杂互动的格局出发,全面、系统论著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如何由典型少数精英的思想,最终得到广泛社会认同的演变过程,填补了中国学术界...
内容提要《论语治要》是著名佚存文献《群书治要》所收录六十五部典籍中的一部,成书于贞观初年,反映了贞观一朝崇尚文治的施政理念和重视“文儒”的用人特点。《论语治要》位列《群书治要》...
摘要:四十年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在整体性研究方面经历了起步、转变、进一步发展等阶段,取得的成绩主要有:意识形态色彩不断淡化,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论述与评价不断趋向理性、客观与...
传统与现代摘要:中国思想史研究名家韦政通先生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反传统文化的,由此导致了它丧失内聚的动力。这个观点一半正确,一半错误。由于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进化论的巨大影响,凡旧...
中国政治思想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以教材建设为起点,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恢复与重建,在研究方法上,摆脱了以往僵硬的分析方法...
内容提要儒家的治国模式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贤能政治。所谓的“贤”是和“德”紧密联系的,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品格,而“能”则是指一种治国的才干。在贤、能关系上,儒家未做严格的区分,甚...
内容提要中国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它最初渊源于国家起源过程中首领或君王对民众的治理责任以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故“民本”既是王之权威的来源,同时又构成对王权的先天制约。由是,“...
人文天地[内容提要]“五四”时期的无政府主义基本伴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失败而诞生,故其首先对民国初年上层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全面质疑,随后尝试在基层建立起一个能够杜绝和预防政治腐...
[摘要]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都提出了“致太平”的思想,都把“天下太平”作为理想的政治目标,但此时的“太平”社会理想还处于萌芽时期,“太平”思想主要还是一种“太平”观念,还没有提升为...
章太炎研究摘要:章太炎1908年发表的《五朝法律索隐》一文,表面上是在钩沉、考证魏、晋、宋、齐、梁五朝法律遗文,实则在其中他阐述了自己关于如何制定良好法律的意见,以及对清廷改革...
〔摘要〕从所处的时代性出发,孟子在继承孔子“王道”“德政”“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王道仁政”政治理想,作出了拒霸道而推王道、批暴政而倡仁政、轻善政而重教化、行井田而求恒产...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行政学院学报》是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理论刊物。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
摘要:“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平等思想,每个人都可以培养仁的品德,每个人都有成为仁人的可能。除了平等理念,仁还可以解读为领导德性。立足《论语》文本,从有关定义仁的...
摘要:《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艺术的形式显现了周代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其主要表现为:政治伦理的最高依据是天命民意,政治伦理的根本要旨是德治善政,政治伦理的核心理念是爱国...
摘要: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引论,论说魏源四大名著对中国近现代化的启蒙作用,即《皇朝经世文编》开启经世致用学风,《圣武记》为中国近代军事变革思想之启蒙与导引,《海国图志》开启“师夷...
摘要:谏是直言规劝,在客观上往往导致纠正失误、挽回损失。在古代,谏亦专指“规劝君主改正过失”。在先秦至唐宋,各朝统治者均设有谏官,以实现对国家决策者执政疏失的纠偏。谏官的设置,...
摘要: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历来是各个朝代封建统治者们的治国济世之略。寻根求源可追溯至早期国家统治工具形成之时。而民本思想的内涵,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衍变丰富的。它逐渐由封建统治者治国...
摘要: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出现了“学术化”趋势,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历史虚无主义首先源于现代理性,它是对传统历史价值的理性反思,但其非理性的特征在中国进行了过度发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