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上古三代时期,逐步建立“国家组织”形式。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商代国家机器凡事先“占卜”,让鬼神与莫名的力量做决定。西周总结商朝丧国的经验教训,...
摘要:“国族”的中华民族与“民族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构,“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中华民族是实现国家“安全、发展、稳定”,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基础性政治资源。但是...
摘要: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只有一种意识形态一统天下,都存在多元社会思潮,问题的关键在于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思潮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多元社会思潮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想社会目标,基本...
摘要:严复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图存的大背景下审视国民性改造问题的第一人,开启了近代思想界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先河。他深刻揭示和尖锐批判了近代社会的国民劣根性,并提出改造国民性的具体实践...
【传统文化】摘要荀子的君民理论是严密与多维的,其在为君主制政治寻求合理性时提出了“民本”思想;论及君主制的施政与统治形态时,又提出了“君主”思想,体现君主的主宰地位。可见,“民...
【摘要】本文以长泰文庙为例,通过长泰文庙的文化景观、长泰廉吏故事和近年来长泰文庙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情况,尝试论述儒家文化关于廉洁思想的深刻文化内涵,探讨新时期在文庙开展廉政教育之...
摘要:政治社会化为我们审视孟子的治国之道对于政治秩序的效用提供了一种理论视角。通过归纳和总结,在孟子的治国之道中,政治社会化的信息传播路径主要有学校、君主以身作则、礼仪、礼器和...
摘要:君子作为一群道德高尚的人,在古代中国的治国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君子之道所阐述的精神以及道德要求成为古代君子的人生追求与行为规范。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君子,通过读书与学习...
[提要]保障民众生存与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是国家产生伊始就具有的职能之一。自先秦以来不断丰富发展、至汉代董仲舒对其进行系统化整合与理论化升华的“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就是要求...
·学人论语·〔摘要〕“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首先由北宋理学家提出。它意味着对圣贤的期许,成圣为贤是理学的一个基本信念,对“孔颜之乐...
·学者专论·〔摘要〕两宋时期,是儒家改变魏晋隋唐的相对弱势地位,重新主导官方意识形态的关键时期。沿着战国时期孟荀之间规范主义与现实主义辩争的理路,两...
〔摘要〕虽然陆云所著《陆子》一书已经散佚,且无政论散文传世,但由于其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说理倾向,故仍可清晰地扪及其跳动的思想脉络。从现存的作品看,陆机思想偏于“传统”,陆云思想...
鹿毅/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并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政德思想蕴含在我国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摘要: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历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人物,其所著的《老子》仅仅几千字,却蕴含着自成体系的治国理念,在中华文明中占据举足轻...
【内容摘要】韩非子的权术思想来自于他对人性的理解以及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权力更迭乱像的思考,出于国君利益至上的思想出发点,韩非子提出了“法”、“术”、“势”的国君驭下术,韩非子...
摘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纲领,将党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在每一片土地上。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定不移地...
[摘要]商鞅对战国后中国制度文明建设影响巨大,其战略思想以其特有的实践力量推动了中国古代史上最重大的制度变迁,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力量。霸王天下是商鞅治国战略的宗旨。富国...
摘要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智慧,本乎天道的自然观是国家治理的出发点,尊人性、因人情是国家治理的内在依据,以民为本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礼法合一则是国家治理的基本...
■文学摘要先秦诸子学说的生成有着明晰的路径:诸子本以学术、知识立足社会,其学说本是社会治理之学,经过政治活动实践的锤炼并在论辩中成熟,诸子晚年退出政治的“退而著述”使其成为学术...
〔摘要〕中国传统时代有自己独特的关于人类的认识,并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相类似,都以自己所知的政治世界为人类的全部政治世界,且以自己为人类中心,立足于人类的普遍必然性来解释和分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