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哲学问题追根究底是人的问题,这既指向哲学问题的对象,也指向对于问题进行追问的主体。每一个人既有能力也都在以某种方式思考着人自身的问题,也就是哲学的问题。但是,惟有哲学才...
摘要:墨子思想的现代研究缺乏从其哲学基础的现代性思考而进行的体系性研究。墨子思想的阀域是“天下(人)”即人世间——人及其社会生活。从现代日常生活哲学返观墨子思想,可以将其重构或...
[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低潮、资产阶级女性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下。不同于女权/女性主义者的性别立场,恩格斯始终站在阶级的立场上,更多地关注无...
【杂文随笔】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助人服务活动,最早作为“舶来品”引入中国。1912年,步济时创办北京社会实进会,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进入中国。迄...
摘要:公元前一世纪作为罗马文艺的鼎盛期,更是各类人文主义思潮碰撞交流的高峰期,以朗加纳斯为古典主义其中代表,于代表作《论崇高》中首次提出了以崇高为代表的审美主张,肯定了人性中对...
摘要: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物质另一面理念世界的摹仿,而“灵感”是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后者高于前者。本文从柏拉图理念论出发,通过分析其美学思想中的灵感与艺术,...
“张申府与张岱年研究”栏目特约主持人按语: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张岱年先生诞辰110周年。在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错综互动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张岱年先...
【文学研究】摘要:公共阐释论是在西方阐释学和中国古代阐释学的理论资源上提出的一种哲学阐释学。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阐释学的“公共性”特征为公共阐释论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同...
摘要:弗洛姆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基础,并结合其他著作,批判了西方社会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系统解读。他认为,人本主义...
摘要:对于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从同一到对立,再到融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在认识论领域,人们应该如何克服认识的障碍,实现主客体的统一,系统地形成科学的观念是意识形态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