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责任心”和“美德”都是先秦儒学的重要概念,但二者之间存在微妙而本质的差别。“责任心”意味着一个人有意识地确保自己履行职责。孔子、孟子和荀子都讨论了“责任心”的问题,尽管...
[摘要]卢梭的启蒙思想以其批判的激进立场而著称。他不仅是启蒙运动的赞扬者和辩护者,而且也是启蒙观念的批评者和检讨者。他将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现实的道德败坏联系起来,将私有制的...
摘要:在探讨人与“技术”的关系方面,海德格尔是一位先驱式的人物。他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集中在《存在与时间》中,通过对“用具”的分析构建出“此在”的在...
[摘要]卢梭认为,文明的进步必然会带来的道德的退步,而在“自然状态”已不可得的情况下,唯有通过订立契约来使二者相容,从而实现新的自由平等。而在康德看来,“大自然的隐蔽计划”和人...
摘要:赫拉克利特的残篇16因其内在位置和指引范围而被海德格尔视为其残篇中第一位。海德格尔对该残篇的解释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把“保持遮蔽”带到一切行为的支配性地位上,其次把“永不消...
摘要:安斯库姆在《现代道德哲学》一文中提供了回应休谟“是-应当”问题的两条路径:“是-需要-应当”与“是-亏欠-应当”,即通过人性事实与制度事实来搭建事实与价值之间的桥梁。其实...
摘要: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的解释是他自己的思想转向和形而上学之克服的重要环节。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与黑格尔展开了本质性的哲学争辩。从形式上看,争辩(Auseinanderse...
摘要:萨特通过批判性地考察海德格尔关于“共在”概念的思想,认为海德格尔忽视了他人理论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即他人的他异性,由此萨特将他人的他异性置于意识的本体论之中,并揭示出我与他...
【哲学研究】摘要:《历史哲学论纲》是本雅明阐述其历史理论的重要成果。在这部著作中,本雅明通过批判历史目的论与进步神学,消解了基于时间可持续性的线性进步观,并以此构造了独特的新历...
【摘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恩格斯通过对黑格尔逻辑学体系的辩证法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的梳理,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
[摘要]“天人合一”“忠恕之道”“家国一体”是儒家传统文化中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重要思想。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天人合一”“忠恕之道”“家国一体”思想,既需立足...
[摘要]中国社会变革要求哲学创新发展,但当代中国哲学共同体却身陷“阐释驱逐创造”“学术抑制思想”的困境。我们迫切需要在继续重视学术性思想阐释的基础上,自觉鼓励和包容创造性思想理...
摘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天命论可被认为是其思考天人关系问题的基点。在孔子之前,天命的概念从殷商时期带有人格神意味的上帝之天转向了西周以后外在于人的客观力量的命运之天。而在孔子...
管子研究摘要:《管子》四篇认为,精气是生命的本源,宇宙万物皆是由气化而生成的。在此基础上,其所创造性提出的“白心”“处虚素”“节欲”“守敬”等新范畴、新命题极大地丰富了黄老道家...
摘要:周敦颐主张“主静”的修养工夫,他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的观点,并在其《通书》等著作中多有阐发。从正面来说,人性易感而动,易被物欲蒙蔽,故而圣人立教...
【摘要】庄子“尽年”的思想,要求人们自然地穷尽天赋之寿年,不中道轻生、弃生,明确反对人们自杀。其以为,天地乃人普遍意义上的父母,人皆“受命于天”,基于“命令-使命”的内在伦理规...
摘要:2018年的儒学研究可以从八个主题出发加以概述。这八个主题分别是:礼学与经学的实践指向、儒学现代转型及其新形态、儒学与异质文明的对话、东亚视野下的儒学研究、儒家伦理的当代...
摘要:从经学的视野来看王弼的《周易》解释学,其总体呈现出“以传解经”的解释风格:在经传体例上附传于经,突出了《易传》文本的重要性;在卦爻解释上秉承卦本《彖传》、爻本《小象》的思...
摘要:黄宗羲《明儒学案》从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止修、泰州等地域角度来划分阳明后学之派别,并逐一为之设立学案。立足于“平民”身份写泰州学派王艮及其后学,肇始于容肇...
稷下学与诸子百家摘要:《管子·内业》提出人有两重心,一重是肉体、个体意义上的,一重是精神、普遍意义上。要想形成精神、普遍意义上的心,必须首先获得精气,使心成为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