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态危机视阈下,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经典,在西方现代生态理论研究中备受争议。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生态问题为关切点,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系统反思。围绕历史唯物主义...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同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开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的教育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摘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发展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摘要]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扬弃了抽象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上的生态转向。运用对象性思维,马克思重塑了自然孕育人,自然改变人,人改造自然,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交互作用的有机体...
摘要: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殖民与东方道路关系进行了考察。由“双重使命”到对殖民的否定,由主张外部资本刺激到从公社内部寻找东方社会新的因素增长点,东方社会在世界历史中完成了由被动从...
[关键词]存在论革命;新哲学;马克思;《资本论》[摘要]从西方思想史来看,马克思在黑格尔之后开辟了不同于尼采、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实现了“存在论革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摘要]党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路径方法,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和掌握革命...
[摘要]“马恩对立论”是西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研究中的一种代表性观点。这一观点虽由西方“马克思学”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出,但其思想源头却可追溯到修正主义诞生之时。自伯恩施...
前沿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将党的群众路线创造性地运用在国家治理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之道,不仅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且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
【摘要】在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是最鲜明的标志。中国共产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命题,保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统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构建...
内容提要:近年来,新威权主义、国家主义以及民粹主义等思潮复兴,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上世纪末广受推崇的新自由主义面临新的多重挑战。西方左翼学者认为新自由主...
摘要:“新型政党制度”是从历史中走出的政治制度。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治理的广阔实践,这一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政党政治史上,都产生了特殊的意...
摘要: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对其早期准备性探索做了肯定和梳理,更为具体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并将这种悖论认定为物化意识。卢卡奇认为,物化意识是现代市民社会即资...
编者按:2019年10月26日,《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举办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中国特色学术体系构建高端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学术体...
摘要:术语的革命指向了哲学—世界观的革命,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初就实现了对“社会”一词的意义重构,奠定了社会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础性地位。但人们在不断使用此概念时,却忽视...
内容提要“回归生活世界”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西方哲学由此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思维模式之外,确立起一个衡量政治、经济的合法性与正确性的重要视域。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
摘要:邓小平稳定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邓小平稳定思想给予了高度关注,以邓小平有关实现和维护稳定的丰富论述为基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