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以经学为基础构建儒学思想体系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孔子“述而不作”,其实是“名述实创”“以述为作,述中有作”,创立儒家学派,集上古文化之大成...
董仲舒年谱考补王泽(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学界对董仲舒的生平,尤其是生卒、对策年多有争议。关于生卒年,经考证可知董仲舒生于高祖六年(前201年),约卒于元...
【摘要】“察举”是汉代一种新的选官形式。当时针对随即出现的“选举不实”等现象,对官吏严格“考校”,通过监察、举劾、弹治,严厉惩治不称职官吏,“举吏不实”也成为罪名。“举非其人,...
清华简《厚父》公布后,因涉及《孟子》引《书》等内容,而备受学者关注。关于其思想主旨,更是引起热烈讨论。有学者认为《厚父》主要反映了古代的民本说,并将民本的产生推到夏商时期。其实...
美学与美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协办]主持人语:近年中,美学界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探究兴趣日益浓厚,在相关问题上的思考也更为具体和深入。本期发表的《论南朝礼学对美学观念的...
摘要:清华简《保训》以文王训诫太子发之形式叙述先秦“中”之传授谱系,学界多有讨论。今重新解读清华简《保训》文本结构与思想内涵,可见此篇中文王所述“中”之传授分为两部分,各有明显...
■哲学试析耿定向的“万物一体”论牛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摘要:作为泰州王学的代表,耿定向的学术以“不容已之真机”为核心“不容已之真机”发用的过程,同时也是实...
【摘要】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的两分是宋明时期流行的做法,德性之知不萌于闻见则是自张载、二程开始的代表性观点,目的在于维护德性的先天必然性。朱子希望沟通闻见与德性、人心与物理的“主...
摘要:“阳儒阴法”之概念,最早由清末民初思想家宋恕提出。当时,这个概念并非指向一种后世理解的作为政治实践的历史现象,而是专门意指吸收、主张法家观念的那些儒者。作为一种思想现象之...
[摘要]“不起意”是宋儒杨简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命题。这一命题在明代经历了一个由沉寂到热闹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与阳明学士人的大力推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过阳明学士人所宣扬、评析...
管子研究摘要:帛书《二三子问》篇有“理顺五行”“必顺五行”之语,其中具有时令含义,核心内容是“顺天”,顺应天时之意,具体指顺应五行、四时以及寒暑之代序。此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农事活...
摘要:诚如赤子或婴儿以其潜在的丰沛生机和成长可能而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引“赤子”或“婴儿”以为譬,会因着取譬者价值导向的不同而使譬喻可有如是或如彼的喻义。老子的“赤子”之喻与孟子...
摘要:孙子“道”论,是“治道”、“人道”和“战道”三者的统一体,包含着治国法则、道义恩信、客观规律等意蕴,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本关怀和道义追求,其核心理念在于施政爱民、安国全军。孙...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曾经在历史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近代以来成为游魂的儒学,经历了一阳来复,又走上了复兴。韩星教授《四十年来儒学复兴的回顾与展...
摘要:《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改革开放40年来有关《家语》的研究成果叠见层出。从五个方面对以往的研究作了汇总:第一为文献方面的研究,第二为社...
摘要:“仁”作为孔子最重要的思想原则,其含义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张先生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孔子提出了关于“仁”的界说,并以此为据划分出了孔子论“仁”的较深...
摘要:三国至清末历代朝廷在道、政、教的三元结构下,形成了以政为主、以教为用的政教关系模式,帝王对三教总体上处于主动、主宰的地位。历代朝廷在处理三教关系时逐渐形成了三教并用、以儒...
摘要:四十年来,曾在历史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近代以来成为游魂的儒学,一阳来复,走上复兴之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拨乱反正,客观评价孔子儒学。80年代中期到世纪末...
内容提要熊十力以体用问题为纲展开中西哲学比较,其比较贯穿了“体用不二”的思维方式。基于比较,熊十力彻底地批判张之洞倡导的“中体西用”论及其思想影响,并以“体用不二”作为会通中西...
【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横渠四句”专题】摘要:太平大同思想源于以尧舜为代表的五帝时代,经过孔子及历代儒者的阐发,成为儒家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