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中,宋庆龄与周恩来相识和相处最早,共事也最多。从艰难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建设时期,二人相识相知半个世纪,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
摘要: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极为特殊和关键的历史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及怎样建设这个国家”是这一时期的重大课题。中国共...
摘要:1922年年初,经过长期筹备的远东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胜利召开,中国代表团顺利参加大会,张太雷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张太雷没有参加远东人民代表大会,但他...
[摘要]江亢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且身份复杂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尽管如此,他的思想与活动对晚清民国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动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江亢...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实质上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成逻辑,并主要依循现实、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四重维度而展开。具体而言,在现实维度上,表现为深度观察人民群众的实际生存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方志敏是“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是中国...
【摘要】中共党史学科体系规定了中共党史学叙事的原则、视角、论域等。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则下,中共党史学叙事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注重事物的普遍...
【哲学与当今世界】摘要: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随着西学东渐和国人的留学运动而引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留日学生一直是这一学说的主要输入者。他们通过创办报刊、组建学会、译介书...
摘要:从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新发展的视角看,中国问题研究小组的成立是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指导方法发生积极变化的直接结果,也是共产国际的活动发生重要变化的具体反映。...
【文化纵横】摘要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目前,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学术研究相对薄弱。该书...
摘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党史的经济解释,既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经济解释的深化和拓展,也有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初步分析与探讨;既涉及党的成立、大革命失败、土地...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讲话40年前,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最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摘要:水口山工人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湖南地区领导的为数不多的大规模工人运动,其前后历时近六年,取得了重要的斗争成果,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水口山工人运...
[摘要]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长征胜利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长征”不仅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象征,而且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引...
[摘要]李大钊密切关注腐败这一社会现象,从权力、法律、社会风气等方面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平民政治、推行简易生活等解决腐败问题的对策主张。李大钊廉政思想...
编者按2019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自2019年1月起,本刊特开设“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栏,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际人才交流和国际科技合作、引才引智...
摘要:延安时期,随着毛泽东逐渐赢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拥护,以及全党对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认同,以歌颂毛泽东、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热”,在根据地内外兴起...
在抗日战争初期,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不仅吸引了像邹韬奋、范长江、阿英、贺绿汀这样国内著名的文化人,还吸引了很多国外的文化人。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工作者因目睹了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
中国共产党改革观的历史演进杨凤城在《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2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改革观不断发展,但对改革的探索和思考从未离开社会主义这一基石、核心。具体而...
摘要:习近平对历史与历史研究非常重视,他认为只有认真、系统地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党史和国史,才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他认为应当实事求是、客观评价党史、国史人物。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