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目的廓清设计关怀贫困群体的终极目标,并对它进行伦理学方面的阐析,以便在设计伦理的范畴为相关实践活动提出道德要求,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旨在保障相关活动能沿着符合优良道德价...
[摘要]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终极目的。正确阐释的美好生活必然是自主的生活、成功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因此具有内在性、绝对性和统合性三个特征。以美好生活为终极价值依据的伦...
摘要:康德伦理学始于道德法则,终于“道德信仰”;他用宗教辅助道德,又用道德为宗教辩护。在对信仰所做的“道德论证”中,康德运用了悖谬推理的方法,即从至善如若不可能将导致实践悖论出...
摘要:康德的意志学说充分地借鉴了卢梭的意志学说,并且表现出对卢梭的意志学说的重新理解架构。康德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构建了“道德律”,并将“至善”与“自由意志”相关联起来。“自...
摘要:《大学》是圣人教化之学,更是君子修身之学。《大学》首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说是儒家的一种追求,也是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本着以经释经的...
〔摘要〕通过对阳明《大学古本旁释》原序与改序比较,可知改序通过贯穿全序首、中、尾的五处调整,将原序“诚意—至善”之学转向“致知—至善”之学,反映了阳明晚年视致知为工夫主脑的思想...
[摘要]王畿的“四无论”与钱德洪的“四有论”(实为“一无三有论”)至少有一共同前提,即“无善无恶心之体”。王阳明无论在其早期,还是在其中晚期,其“至善是心之本体”的提法未曾间断...
〔摘要〕中国传统时代有自己独特的关于人类的认识,并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相类似,都以自己所知的政治世界为人类的全部政治世界,且以自己为人类中心,立足于人类的普遍必然性来解释和分析人...
《传习录》的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别号阳明)。“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由阳明先生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本体与工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本体,工夫,波特,宇宙论,至善,行草,玄虚。本体与工夫论文文献综述写法张辉[1](2019)在《中...
[摘要]中国哲学注重德性之善,西方哲学重视科学之真。马克思主义哲学抓住实践之善,引导人通过改造世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人真正占有“人”的本质,其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