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单纯物同人、牛、马一样具有“种—个体”的概念关系,真正作为实体存在的单纯物是诸如“这一滴水”或“这一个土”的单纯物个体。然而,单纯物的个体究竟与诸如“这...
摘要:海德格尔从生存论角度将胡塞尔的思与存在的相关性诠释为了此在与存在的相关性,进而将生存着的此在视为建构其存在的当然起点。但由于错失了原存在者的“在家”这一更本源的实际存在状...
〔辩证法思想专题研究〕〔摘要〕康德的先验辩证法并非完全是“消极”意义上的辩证法,其旨趣既不在于理论理性跨越“现象”去把握“物自体”时产生的先验幻相,也不在于实践理性调和“自然”...
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摘要]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研究,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阿格妮丝·赫勒、科西克、科拉科夫斯...
摘要:康德的艺术观与哲学观一直为绝大多数学者所认为是浪漫主义哲学观的起源,并且对后世的艺术观与哲学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就康德的艺术观与哲学观进行分析,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清艺术...
摘要:江户时代末期,日本水户学者借助朱子学的“大义名分论”来宣扬尊王攘夷的思想,树立起了日本作为中华、作为神州的中华主义。步入明治维新之后,以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为代表,近代日...
摘要:如何科学认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学命题。这一命题涉及这样几个理论性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摘要:重生于后经学时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哲学,在理念上和形式上依然建立在西方哲学文化的基础上,但是就思想观念来讲,仍然被强势的且自认为优越的西方哲学所躲避又或是否认,但是就现...
摘要:1918年,梁济为保存“国性”而投水自杀。“国性”是梁启超在1912年提出的概念。梁济虽始终无缘与梁启超谋面,但在清末民初深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数年之后,梁启超得缘读梁济...
内容提要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三年的理学修身,往往被认为奠定了他一生学术、事业的基础。但本文通过对曾国藩手书日记的仔细分析,发现这一时期修身日课的最大特征在于对“心”的无限苛责,结果...
内容提要严复吸收了庄子与《周易》学说中“通”的概念,确立起了“以通救贫”的观念,力图揭示贫困的成因与危害,并对各种“不通”的救贫方案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严复将“通”之观念贯彻到理...
摘要:清龚自珍对私做了富有新意的探索,这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龚自珍关于私论的可取之处包括:肯定“私”的普遍性、提出私的起源问题以及公而有私三个部分。其不足之处表现在:...
摘要:以往在对戴震哲学进行思想史评价时常将其与近代思潮相关联,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做法。由于近代思潮与之前的儒学思潮存在一种断裂,这种思想史的评定方法缺乏合法性。实际上应当将戴震...
【张载与关学】[摘要]明清之际,李颙以“明体适用”之体用全学崛起于关中,成为清初“三大儒”之一。可是二曲身后的学术影响远不及生前,而在后来学界不多的研究成果之中,又对其思想性质...
【文化与教育】摘要《了凡四训》出自明朝重要的思想家袁了凡之手,书中结合儒释道三家的道德理念思想,并针对作者在儿子的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感悟,围绕着“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以...
主持人语:本期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专栏,有两篇文章,一篇是台湾佛光大学中文系谢大宁教授所撰《钟情与忘情之间——玄学的最终归宿》一文,企图藉由钟情与忘情这一对概念的讨论,说明魏晋玄学...
摘要:以20世纪90年代初和21世纪10年代初为界,近四十年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初步反省期,学者论证了《天人三策》作于元光元年五月的...
习近平提出,“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就是说,不仅要从做人做事上、而且要从治国理政上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从这一角度看,董仲舒对儒学的...
国学研究摘要:《庄子》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意境说的源头。其中追求“物我两忘”的和谐境界对意境重视情景交融的创作思维提供了启示,注重“有无相生”的统一关系为意境怀有虚实相生的审美倾...
摘要:“刚”思想是梁漱溟对当时中国文化发展给出的建议,这一思想来源于先秦孔学和王艮心学,并受柏格森思想影响。“刚”是饱满的精神状态,有道德直觉地追求利益和行动,它是梁漱溟“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