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耶稣显圣荣庆日,适逢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晋铎三十周年。在这个神圣而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马主教特别在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司铎书院堂主持感恩圣祭,中国天主教“...
在很多信徒看来,基督徒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传扬基督的福音,这是耶稣给信徒的使命(参玛28:19)。宗徒保禄在给弟茂德的劝诫中,提到的“务要宣讲真道,不论顺境逆境,总要坚持不变;以...
摘要:“两重能所”是天台宗止观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义上讲,它是知礼在不脱离本宗传统前提下总结出的“新教法”,对理解天台教学演进十分关键;从教史上讲,其又是山家派批判山外思想...
摘要:张新民先生的佛学研究涉及佛教之历史、文化和思想研究诸多领域,其研究方法是将佛学研究与生命体悟相结合,研究特质为学修并进与知行不二、儒释之间与“游苑禅林”、经史兼综与中西会...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第二十三届本科毕业生20人,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第一届毕业研究生8人,6月25日下午拜访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一会一团副主席沈斌主教接见...
回望华夏五千年,有我们引以为豪的秦关汉月、唐宋盛世,也有数不尽的沧桑磨难、流离失所;看近代中国,更是战火纷飞、民生凋敝:鸦片战争、军阀混战、八年抗战……终于,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
[摘要]佛经翻译与文学影响关系分为佛经翻译文学与佛经翻译影响文学两种。文章主要研究后者。从影响结果上来看,它又可分为民间文学影响与作家文学影响两种。民间文学影响有民间讲唱和民间...
【摘要】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启蒙和神话相互包含、相互纠缠的辩证法。以往的研究通常以启蒙理性为切入点,忽视了从神话来看待启蒙和理性的视角,也未注意到霍克海默...
[提要]《法界宝藏论》是藏传佛教大圆满法的精髓。论中以不住于相的语言,以清净自在、光明无相的胜义菩提心来阐述法界要义,界定了法界作为一切法的本初根源、一切因之因、一切果之果的地...
内容摘要:女护法神多杰钦姆的信仰范围覆盖了古代西藏西部的“阿里三围”,时间跨度从10世纪末的佛教后弘期开始延绵至今,其历史形成和信仰演进的考证对明晰古格王统建制以及溯源藏传佛教...
摘要:任何政治、社会、文化现象,都有其深刻的信仰、知识和思想背景。隋唐长安城区别于其他时代城市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其带有强烈的佛教都市特征,林立的寺院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前所未有的...
[提要]面对困顿的生活世界,人类学家近年来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好面向。福祉、希望、幸福等一系列良善的主题成为了研究焦点。在海南美孚黎案例中,作为文化表征,灵魂几乎是所有美...
[提要]《佛地经论》法界说的核心是清净法界。《佛地经论》通过“十种清净相”以及自性相、因相、果相、作业相、相应相、差别相之“六相”,对清净法界进行了说明,前者意在阐明清净法界本...
摘要:本文基于在福建安溪清水岩的田野调查,围绕清水祖师迎春绕境仪式,考察清水岩所在的蓬莱山与山下平原社会的关系。居于半山的清水岩,一半和山下社会粘合,一半与山上非人世界相连。清...
[摘要]我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有许多的民间信俗、祭祀等礼俗活动,有的诸如妈祖和城隍信俗、祭祀等活动被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列为民俗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予以保护,但这些民间礼俗活动不仅...
摘要:罗斯基督教僧侣倡导虔诚的修道生活。修道生活起源于埃及,传入拜占庭后修道制度更加完善,罗斯修道制度深受拜占庭因素的影响。雅罗斯拉夫大公创建了罗斯第一座修道院,修道制度也随之...
摘要:在中古佛道论辩的背景下,一些佛教徒针对《道德经》中“吾之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一语,对老君的神性进行质疑。佛教方面将这句话中的“吾”理解为“老君”的自指,实际是文本认知变迁...
摘要:现存神话记录与原貌存在不少差距,对此,孔子及儒家学派起到推手作用,至少,作为承前启后的文化人,没有尽到记录、保存、传承的责任。孔子对神话的这种消极的态度源于孔子自我确立的...
摘要:民俗宗教是在民间信仰、民间宗教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一个学术概念,指民众日常生活中制度性宗教之外的各种宗教信仰和习俗。碑刻民俗宗教文献是以石头为载体的民俗宗教记录。作为一种...
摘要:“西方”在中国神话里成为“帝”所在的圣域,起自于周人的信仰观念,并创造出“昆仑”一词,而逐渐形成完整的神话系统。《山海经》的“昆仑”,可以区分为小昆仑、大昆仑和泛昆仑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