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使用新发现的一手英文史料,通过梳理19世纪西方在华传教士对新旧印刷方式利弊的思考和评价,研究其引入现代印刷技术的动因。研究发现,19世纪在华传教士认为铅合金中文活字印...
王徵(1571—1644),字良甫,号葵心,皈依天主教后取圣名斐理伯(Philippe),卒后学者私谥端节先生。他是陕西西安府泾阳县人。明天启壬戌(1622)登进士第,历任广平...
暨南大学叶农教授整理的《耶稣会士庞迪我著述集》,于2019年4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共收录西班牙籍耶稣会士庞迪我(DiegodePantoja,1571—1618)中西文...
摘要: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积极倡导一种“新文学”形式。他们通过举行征文竞赛、创作和翻译传教士小说等方式来创造“新文学”。传教士所提倡的“新文学”与五四新文学具有相似之...
主题栏目:宋学研究[摘要]宋代僧道队伍中因为有诸多士人、举人乃至官员,其文化水平得以提升。法律规定,为僧道者须通过官方主持的严格的文化考试,出家后仍需终身钻研佛学、道学以及其他...
南明末帝永历的肇庆朝廷在16世纪,肇庆是许多传教士通向中国的大门。在这些传教士中,赫赫有名者有耶稣会士和先驱者罗明坚(MicheleRuggieri,1543—1607)、巴范...
摘要:牧云通门是明末临济名僧密云圆悟的嗣法弟子之一,临济下三十一世弟子,也是临济天童系的名僧之一,咸称“古南和尚”。通门是江苏常熟籍禅僧,儿时受父亲影响颇深。后通门在常熟维摩寺...
【摘要】满族萨满仪式以特殊的灵魂信仰为目的,以仪式中大量的艺术或“半艺术”元素(如着装、神歌与咒语、情节性跳神等)为呈现方式,来体现仪式与审美的文化契合;满族萨满借助仪式操作中...
摘要:隐元于清初从福建福清东渡日本,在日本开创了黄檗宗,并在宗教、文学、绘画、书法、建筑、音乐、医学、饮食等各个方面都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化的发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目前...
[摘要]重新理解禅茶一味的路径在于,把禅茶一味不独置于禅宗发展的历史中去理会,更要将其置于南北宗禅——尤其是南宗禅的不同宗风之演变——的比较中去理会。禅茶一味所负载的思想,产生...
摘要:《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一书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上古神话和华夏早期宗教信仰的重要著作,解析了中国早期宗教信仰与玉石崇拜紧密结合的发展脉络,为理解中国与西域的关系,中华文明...
[摘要]本文主要先对国内被多次叙述至今的1850年巴林王爷驱逐两位法国传教士事件予以讨论和考证,接着讨论道光年间至日本投降热河赤峰地区天主教与基督教新教史的以法文为主的有关史料...
摘要:佛教在唐朝极为盛行,柳宗元生活在这样一个崇佛的时代,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佛教文化影响。被贬到永州后,柳宗元寄居在佛寺里,使得他有更多机会与佛教接触。受佛学思想熏陶,柳宗元创作...
摘要: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经典和智慧经典,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和谐思想,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民间信仰作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
摘要:布洛陀神话是壮族民间智慧的集大成者。在布洛陀神话中可以找到壮族早期的丰富历史文信息包括早期婚制、原始稻作农耕、私有制和奴隶制的产生以及国家政权的出现。作为麽教文化重要载体...
摘要:《坛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佛教经典,它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东汉两大译经家安世高和支谶的思想是《坛经》思想的重要来源。《坛经》在继承、吸收这二者的思想之外,还...
★康藏研究★【摘要】《三体合璧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木刻经版是在德格印经院完工之前26年就已经雕刻完毕,是德格印经院镇院之宝,对研究佛教传播发展、梵文演变以及藏文书法、雕刻艺术...
[摘要]养生观念的生发,是在祭祀诉求中以极为神圣和神秘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在类比思维的作用下,人类通过祭祀的方法,祈望得到上天对自己更好的饲养、供养;“生”的祭祀意象是人们对生活...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打破了两汉以来儒家对士人的高度压抑,激发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个性及生命意识觉醒。佛学般若学承继了格义佛学的特点,积极从玄学中汲取思想智慧,得到了上层社会前...
TIANHENGSEASACRIFICEFESTIVAL:500YEARSOFINHERITANCE,“FIRE-LIGHTING”INFOLKSOCIETY○已有500多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