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人文科学的发展促成了人类学、比较宗教学、民族学以及民俗学的形成——所有这些新兴学科都将其关注点放在当代城市生活的“开明”、“理性”与“先进”领域之外。人类学家将非欧洲文...
摘要:20世纪前期,熊十力等人开始援哲入佛,引用西方哲学理念资源与名目来对佛学进行诠释与重建,开辟了一条佛学的哲学化叙事之路。这一途径的基本特征是:借用哲学体系、概念及现代学术...
【拜占庭与欧洲中世纪】提要:12世纪中期的拉丁西方积极寻求古希腊哲学和神学,并将之融汇于自身的神学思想建构之中。作为12世纪为数不多的亲自出使君士坦丁堡的拉丁教会神学家,哈维堡...
摘要: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仰习俗,是农村传统文化的灵魂。民间信仰具有世俗性、现实功利性和兼容性等特点。国家治理不可忽视民间信仰的积...
内容摘要:《法花行仪》是唐代《法华经》研究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著作。《法花行仪》讨论了“成为恶人的行为”与“成为善人的行为”,尤其重视让人未来成为善人的“现在因”。可以说,它是以...
[摘要]自然环境恶劣、疾疫多发以及信鬼尚巫的文化氛围,构成黔中汉族民间信仰的生态空间。祭祀朝拜中的功利性诉求,反映了高原山地农耕社会的心理,亦折射出汉族移民的历史记忆。黔中地处...
摘要:甘肃岷县锁龙乡赵家庄月露滩湫神圣母娘娘庙农历六月初一至六月十三日举行青苗会的年度祭祀仪式,当地人建构这一祭祀仪式有其地方文化逻辑,即使由少女成神的水神娘娘具有丰产的象征,...
[摘要]扬雄《方言》记载楚地表“床杠”义的语词“赵”,“赵”的语义系统均与床杠义无涉,应属标音字。“床杠”义在文献中用“”表示,至《广雅》方有记载。“”与“赵”中古读音相同,由...
内容摘要:龙王是佛教护法神,敦煌保留不少密教龙王文献,大致可分为经文、咒语、仪轨、图像四个类型。其密教龙王信仰受中印文化共同影响,龙王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五方龙王、六方龙王...
【历史研究】摘要:佛经汉译的方式由早期的“私译”发展为东晋南北朝时期政府主导的“译场”和译经集团的集体译经,再到隋唐时期官办的翻译馆译经;译本由早期的节译逐步发展为全译;译经主...
汉斯·布鲁门贝格(HansBlumenberg,1920—1996)是战后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哲学家之一。他的《隐喻学范式》(ParadigmenzueinerM...
摘要:从文化学与民俗学角度切入戏曲研究,能够看到戏曲文化与民间祭礼的独特关系。以安澜戏与祈雨戏这一对辩证统一的祭祀演剧类型为例,从演出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进行考量,都能看到水崇拜、...
摘要:本文从文化交融的视角出发,从藏族引进佛教和翻译佛典的主动选择、翻译理论的颁布确立、宗教地理的参与建构、方兴未艾的对外传播数个方面分析藏族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的选择、接受与融...
摘要:现代性与传统性这两股历史潮流的交叉相撞定格于当代的乡土社会场域中,它们之间的分与合打破了传统组织与乡村老人之间“精神需求”与“满足”的关系链,衍生出多元化的乡土问题。基于...
摘要:16世纪初,马丁·路德在阅读《圣经》的过程中重新发现“因信称义”的教义,引发了宗教改革。路德将“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设计进了他的玫瑰纹章中。玫瑰在中世纪以来...
[摘要]在流行于大理民间的木神甲马中,树木以及与树木相关的图形元素的使用较为复杂多样,这些形象和符号中蕴含了丰富的、属于木神信仰发展不同时期的文化信息。从神树、树神、木神到木匠...
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宗教,只有实现了中国化的宗教,才能更好的与我国社会主义相适应,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2017年,...
[摘要]斩蟒英雄段赤城被洱海流域的白族人奉为海神,同时也是多个村寨的本主。“捞尸会”作为大理地区盛大的民间宗教活动,其主要目的便是为了纪念段赤城。段赤城信仰和“捞尸会”的历史嬗...
摘要:绕三灵传说在大理地区广为流传,口头传说与民间信仰彼此粘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节日传说在外来佛教本土化过程中被借用,后又被叠合嫁接到南诏地方王权的传说叙事体系中,成为...
历史学研究摘要:西夏本《佛说十王经》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有两个编号:инв.№819和4976,经文内容与敦煌汉文本差别较大,而且其中出现了不少译自藏文的词语,似乎表明西夏据以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