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于清季在我国川滇藏区的历史活动曾对当地的宗教、社会、文化、教育及卫生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关法文原始档案以及能够熟练释读法文史料的学者...
摘要:晚清女子教育基本发端于海外,初期与基督教会关系极为密切。英华书院迁入香港后,理雅各的妻子玛丽·莱格(MaryLegge,1816—1852)创办了英华女学校...
经济社会[内容提要]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三轮数据(2012年、2014年、2016年),本文对中国基督徒的规模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区分了“公开的基督徒”和“隐藏的基督徒”,前者...
内容提要:智藏为梁代三大法师之一,是成实学派的重要人物。本文根据“发现”和“集佚”的文献方法,从吉藏的相关著疏和安澄《中论疏记》中集出智藏《成实论大义记》。尤其是安澄所引用的《...
摘要:现代化进程中,宗教从神圣向世俗的转变,即是所谓宗教“世俗化”。宗教仪式乃是对神圣者或终极存在的认知及由此认知而产生的行为,意在重申社会制度的合法性。但在世俗化语境下,现代...
内容提要:《释氏疑年录》是陈垣先生编纂的一部查检历史上僧人生卒年的工具书。陈先生引书七百余种,内典如僧传、语录,外典如诸家文集、地方志书、金石碑拓等,无不广泛征引、考订异同,自...
内容提要:当代著名禅师净慧长老晚年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佛教经典,向信众讲解佛法,让“生活禅”与传统佛教的经典发生更加紧密,更加丰满的内在关系。从其讲解佛教经典的通俗性和故事性,时代...
摘要:土地神这一民间信仰是农耕文明时期民众对农业收成的依赖与祈求的产物,浦市古镇土地神信仰具有名称众多、遍布弄巷的特点。作为民间信仰的土地神信仰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缓解民众焦虑心...
[摘要]北宋文人苏辙与佛教的关系较少为人关注。其实,苏辙奉佛虔诚笃实,尤其对《楞严经》体悟深刻透彻。《楞严经》的独特义理化解了苏辙的身心之痛,并对其文艺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苏辙注...
[摘要]“转依”是唯识学对“解脱”的独特诠释。近五十年来,国际(英、德、法、日等)与华人汉语学圈,关于唯识学“转依”在词汇与哲学义理方面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界,以高崎直...
有清一代禅门编撰传灯录是最为常见之事,但在清代诸多传灯录中较有影响,堪称传灯录的集大成者是《五灯全书》。《五灯全书》共有一百二十卷,是超永所编撰,成书于康熙年间,《五灯全书》中...
内容提要:吉藏在《三论玄义》《中观论疏》和《大乘玄论》中对《中论》从其宗旨、破申与名义三个方面作了精要的阐明。从经论共同的旨趣而言,《中论》的宗旨即是“不二正观”;而从其作用来...
摘要:山西晋祠是为奉祀晋侯唐叔虞而修建,不同于一般庙宇,晋祠有明确的纪念意义、浓厚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即便是一个单体建筑,也有着自己的序列,在中轴线上布置有戏台、献殿...
内容提要:敦煌《普门品》变相兴起于隋代,在莫高窟第420窟与第303窟内各有一铺。其变相内容主要根据《普门品》经文绘制,构图特点承袭北朝时期佛本生故事类的艺术风格,采用横卷式构...
众所周知,亚兹提克(Aztec)、中国及埃及的历史纪年对于近代初期的欧洲学术界有很大的冲击。①AnthonyGrafton,“Kircher’sChronology,”Atha...
〔摘要〕中国民间信仰的流变与乡村社会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全无教派的宗教文化现象,内蕴着“敬畏自然”“崇德敬祖”“济民利国”的价值取向,一度成为乡村民众文化自觉...
内容提要:“湟中”画像砖墓佛教图像(本文所谓佛教图像是指明显具有佛教因素的图像,而非独立的佛像)表明随着佛教中国化的不断深入,同时得益于“湟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众群体,至迟自...
浙江湖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佛教在这里一直非常兴盛,中国佛教史上的伟人也在这里不断涌出,先后有律宗的道宣,天台宗的仁岳,禅宗的皎然,净土宗的藕益大师,以及居士赵孟頫等人。此外,湖州...
内容提要:“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退坐一面白佛言”等文句,在佛经中反复出现,学者称为“定型句”,特别是初期佛典以口耳相传,“定型句”有利持诵,尤为多见。...
摘要:耿马总佛寺的多元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建筑风格、寺院壁画以及教义和仪轨等方面,其中建筑上具有浓厚的缅式、傣式、汉式等风格特征;经画与壁画在绘画风格上呈现出缅式和傣式风格,而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