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在政治哲学中还是在道德哲学中,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都是一个引人入胜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作为极权主义灾难的亲历者和艾希曼审判的见证者,阿伦特在后期也对这一问题作出...
作为“剑桥学派”思想史研究的领军人物,昆廷·斯金纳(QuentinSkinner)对中文世界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1978年出版的《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1]...
摘要:梁启超结合近代时代需要提出了“个性中心之‘仁的社会’”构想,这一思想生发于其思想中固有的“群己合一”的思想诉求,围绕着“群”和“己”两个基本维度展开。“个性中心之‘仁的社...
摘要:19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运行与社会发展理论体系,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及其深刻原因进行分析和批判。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关于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治理的...
本刊决定从2017年第6期起,开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题栏目。记qi=npi/p,ni-=[qi](下取整),ni+=ni-+1,bi=qi-ni-.将剩...
[摘要]20世纪上半叶,中国地方主义急剧发展,逐步形成了割据各省的军阀政治格局。杨增新是当时唯一一个进士出身的军阀,他的治疆理念使得“孤悬西域”“内外交困”的新疆始终处在中国的...
书评[摘要]王绍光《抽签与民主、共和:从雅典到威尼斯》一书为读者理解卢梭在《波兰政府论》中对于波兰国王产生方式的立法设计,提供了一个清晰而富含启发力的理论框架。王绍光将西方对于...
【文史论苑】摘要华夏文明绵延千年却从未中断有赖于总体安定的社会环境,这缘于中国古代先民脑海中的顺从意识和对这种意识的强烈认同。顺从意识的形成是在先民对自然的探索、对封建专制王朝...
□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摘要]在工业革命之前,中国人建构了一个逻辑自洽且足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文明形态。工业革命促成了中国历史迅即改变,但是后来发生的走向共和,特别是走出帝制,似...
摘要:现代儒者钱穆着眼于中国政治传统的悠久智慧与文化体系的根本原理,力图在启蒙革命主义之外阐发对于道统和治统的别样诠解。道统作为立国根基的精神信念共识,本身蕴涵了中国文明基于天...
摘要:《帝国》发表二十年之后,重新反思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体系的实质,对我们重新认识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帝国》中,哈特和奈格里批判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建...
【内容摘要】先秦民本思想具有丰富的治理意蕴,在治政意识方面,强调民意重于神旨,主张先民后神,民为神主。在治政理念方面,强调勤政恤民,主张尽心于民,勤政无逸,倡导以民为监,顺乎民...
【摘要】所谓重“小”理论,即是对具有细小属性的人、事物、行为的价值和影响予以充分重视的观点和理论。法家的重“小”理论在其经典著作中有较为系统的表达,涉“小”的内容涵盖治国理政的...
摘要:王安石与商鞅变法有不同的结果,这可从他们的观念基础和变法理念中找到原因。商鞅通过历史哲学中的“势”的观念建立自己改革的逻辑基础;而王安石则将自己的变法依托于儒家的道德哲学...
[摘要]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作为国有企业,青年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企业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摇篮。党建带团建,共青团建设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国...
【摘要】傅玄,魏晋之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论家。他继承了上世的遗学,又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观点,留下了丰富的政治思想成果,这些政治主张与当代社会所行之策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他...
摘要:作为十八、十九世纪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潘恩的文章和论著往往是针对一些现实的政治问题或应论战而发,因此其论述领域较广,显得相对庞杂而缺乏系统,举凡宗教、人权、民族独立、政治体...
摘要:西方政治思想史之巨著《利维坦》,试图对近代基本政治制度进行实质、有效地解决,其第二部分《论国家》中,主要论及国家臣民的自由、大小氏族与城邦和王国的不同的生活方式,臣民对自...
摘要:自由是洛克政治思想中的永恒主题,而财产又是洛克自由观当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劳动和理性的中间作用,财产和自由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财产成为通向自由的物质基础,而自由则有力地保障了...
〔摘要〕“托克维尔悖论”源于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清末新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也可视为这一悖论的实例。与这几次改革相反: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由好的政府推动、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