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觉”概念在洛克观念起源论中具有基础性的理论地位,是关涉感觉、观念乃至反省等核心概念的重要相关项。作为一个“状态名词”,它将观念的第一来源,即“感觉”,划分为“前知觉阶...
哲学〔摘要〕在洛克的经验世界里,“抽象观念”的形成与表现总是不可避免,人类的经验过程总是要伴随着“抽象观念”的存在过程。洛克的“抽象观念”具备经验意义上的心灵位置和内容,它体现...
[摘要]休谟的可设想性论题在“可设想性”和“可能性”之间建立起了逻辑连接,进而成为人们获取模态知识的主要途径。遵此论题,一个陈述的可设想性蕴含其可能性。克里普克在对后验必然命题...
【哲学】[摘要]观念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错误观念产生的问题要通过正确的观念来化解。以赛亚·伯林认为积极自由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积极自由观念往往会造成对自...
摘要:含混性是日常语言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会引致严重的哲学问题。在罗素看来,含混性是语词与其指称的事物之间的一对多关系,它仅是语言的特征而非世界的特征,所有语言都是含混的,含混...
摘要:自古典以来对人的动物性与理性的双重理解,导致自然法概念的双重内涵,这是至少自西塞罗始就是欧洲国家学说与法哲学中固定的组成部分;而人原本就有自然本性的欲望推动以及自然理性的...
【哲学】[摘要]维特根斯坦的宗教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宗教需要激情信仰,不能也无需采用理性论证的方式来检验宗教教义的合理与否、宗教体验的真实与否。二是宗教活动包含三个层次:信...
摘要:在怀特海看来,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实体自然观,而实体自然观的根基在于实体本体论。因而,要从根源上解决生态问题就必须要在机体本体论的基础上重构机体自然观。由于机体本体...
摘要:“可说”与“不可说”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可说”是指可以说清楚的、有意义的命题,主要是自然科学命题。“不可说”主要包括“伦理”、“美学”、“形而上...
摘要:“数字维特根斯坦研究”现象形成有其因由。首先,信息哲学与“数字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存在密切关联;其次,维特根斯坦哲学及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疑难是“数字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发...
【文学评论】摘要哈耶克的个人主义理论内容丰富、阐述新颖,它对后人具有方法论方面的指导意义。个人主义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精华。对个人主义的独特阐释,也预示着西方近代以来自由主义...
摘要:颜色不兼容性问题是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多数学者接受拉姆塞对维特根斯坦的批评,认为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TractatusLogico-Philoso...
摘要:基于洛克《宗教宽容书简》的文本研究可知,其宗教宽容思想中的政教分离原则强调:理性的个体是权利的基石、政治的主体和信仰的载体的结合,政治权力涵盖有保障公民的信仰自由权利不受...
摘要:休谟的“人性科学”具有与皮浪主义相同的倾向。休谟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独断论是应该被拒斥的。休谟的“人性科学”也反对皮浪主义。休谟认为,理性虽然有缺陷,但我们并不能拒...
摘要:实在与猜测构成了波普尔科学哲学的一种张力。一是科学理论的目的在于不断逼近实在,其驱动力来源于人们的形而上学情结。二是科学理论的出发点不是自明的天赋原则,而是人们作出的大胆...
摘要:安斯库姆在《现代道德哲学》一文中提供了回应休谟“是-应当”问题的两条路径:“是-需要-应当”与“是-亏欠-应当”,即通过人性事实与制度事实来搭建事实与价值之间的桥梁。其实...
摘要:面对“多数人暴政”这一新的问题,密尔力求在个人的自由与社会限制之间找到一条清晰简要的原则。但是密尔在阐述这一原则时却表现出了某些含混性,即一方面,他的自由学说的哲学基础偏...
[内容提要]怀疑主义是休谟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休谟的哲学除了怀疑主义的倾向之外,还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休谟哲学的双重倾向并非是矛盾的,而是休谟哲学内部的一种调和。形而上学自...
[摘要]休谟关于自由意志与因果必然两位一体的见解,常常被西方主流学界看成是自我决定论而划归兼容论的阵营。其实,他强调的与其说是二者之间既对立又和谐的兼容关系,不如说是自由意志本...
【摘要】维特根斯坦有关遵守规则悖论的探讨是为了进一步展示其意义使用论的要义。对于此悖论的解读,学界主要有两类看法:一类持怀疑论的态度,也就是通过引入群体一致性来解决在孤立个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