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福泽谕吉为什么告别儒学论文]()
“大家”阅读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
![杜小军:从世界主义到天皇制——冈仓天心“亚洲一体论”渊源与流变探微论文]()
摘要冈仓天心“亚洲一体论”滥觞于印度哲学家维韦卡南达“亚洲一体”思想,但又不同于维韦卡南达的开放包容。冈仓天心“亚洲一体论”更多指向了日本优越性及亚洲盟主目标,蕴含着极端民族主...
![刘伟:现象学视域下的“西田哲学”——《善的研究》中的“纯粹经验”与“意识的立场”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现象学的视域,考察《善的研究》内在机理及其与现象学的精神联系,以深化理解“西田哲学”。在《善的研究》中,西田主张“按照事实来感知”,体现了“回到事实本身”的现象学...
![程利田: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论文]()
摘要朱子学在12世纪末由来华日僧荣西传入日本。日本朱子学有藤原惺窝、林罗山等诸多派别为京师朱子学派。后来朱子学在阳明学派、古学派、国学神道派等的围剿下走向衰落,并逐渐退出官学地...
![罗会钧:20世纪前半叶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及其教训论文]()
摘要:20世纪前半叶,作为一种反对殖民统治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被引入印度无疑是一个创造性的尝试。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国内“求变”的政治趋势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传入...
![李海涛:中国的韩国儒学思想史研究范式及反思论文]()
□东北亚文化研究[摘要]韩国儒学作为儒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形态,有其独特的地位与特质。目前,中国的韩国儒学思想史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存在三种范式:一是以延边为中心的韩国儒学思想史...
![王猛:明治前期日本人的公私观考察论文]()
摘要:在近代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明治初期日本人的公私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私权方面,思想家呼吁个人独立、自由平等、财产私有的权利,这标志着日本人的私意识不断增强;在公权方面,进步思...
![孙传玲:日本近世初期神话解释中的朱子学思想——以山崎暗斋对“天神七代”神话的解释为例论文]()
[摘要]相对于中世“神佛习合”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佛教色彩浓厚的“中世神话”,日本近世思想史上出现了以儒学(宋学)理论来解释《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典所记载的神代神话,并试图...
![张一兵:显相世界的分节觉识——广松涉《存在与意义》解读论文]()
〔摘要〕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广松涉认为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假定为直接发生的感性经验其实都不是“单层”的所与,而是意义的所识共同构序完成的觉-识结果。这是被主-客二元结构遮蔽起来的认...
![张士杰:近世日本《论语》学述要论文]()
摘要:近世日本,《论语》流布甚广,讲释风盛,研究水准超迈前代。综观代表性学术成果可知,其与中国传统经学的关联仍然紧密,但已显见独有特质。宋学愈益兴盛,以幕府官学林家朱子学占据主...
![陈晓隽:从水户学的“尊王攘夷”到福泽谕吉的“脱亚论”——试论朱子学在近代日本的命运论文]()
摘要:江户时代末期,日本水户学者借助朱子学的“大义名分论”来宣扬尊王攘夷的思想,树立起了日本作为中华、作为神州的中华主义。步入明治维新之后,以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为代表,近代日...
![唐明贵:韩国《论语》学研究概述论文]()
摘要:目前学界对于韩国《论语》学的研究主要围绕《论语》学的时代特色及学派特色、《论语》在朝鲜半岛的译介与传播过程、《论语》对朝鲜半岛社会诸方面的影响、《论语》主要注本研究四个方...
![董小英:《奥义书》之秘传奥秘(上)——古印度的修辞性推理论文]()
摘要:《奥义书》是古印度的“探讨世界的终极原因和人的本质”的哲学书籍。因创作时间处于文史哲未分的叙事时期,其哲学思想是通过故事表述的。《吠陀》主要是指在祭祀场面所唱的诗和歌,还...
![宋媛媛:对日本思想范畴界定的思考*——以《讲座日本思想》为例论文]()
摘要:目前学界对日本思想的研究仍以意识形态为主。然而,思想并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思想,它还应包括人们对时间、空间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看法、想法和记忆。《讲座日本思想》一书中...
![严玉皎:日本幕末易学的政治化趋向——以佐久间象山为例论文]()
[摘要]日本近世中期以来,从我国传入的易学在本土化过程中,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与日本的政治结合日趋紧密。这种趋势在近代初期达到高峰,在内容上体现了近代化进程中日本政治的需求...
![王晚霞:日本镰仓、室町时代的濂溪学论文]()
摘要:濂溪之学传入日本的时间与途径,从文献载体传播角度看,僧俊芿是传入濂溪学的先驱者,从思想传播角度看,僧圆尔辨圆和兰溪道隆是最早的研习传播者,时间最早应是在1211年,至晚是...
![张法:Brahman(梵):印度哲学的核心概念及其特色论文]()
提要:Brahman(梵)是印度哲学的核心概念,来自于原始时代之灵,在早期文明中在两方面的演进,在轴心时代的奥义书中定型为哲学根本概念。梵是宇宙的总合,又分为本体的上梵和现象的...
![许晓光:经济发展与劳动者处境恶化——日本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内在社会根源论文]()
摘要: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新政府“殖产兴业”政策的大力推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劳动者的待遇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相应提高,处境并未相应改善,反而呈现待遇越来...
![朱文信:论印度哲学与现代儒家方东美的比较哲学论文]()
摘要:方东美是20世纪的中国学者群中,兼备哲学比较的使命与天才,并且探赜索微、妙有深造者,他对印度哲学的判教式结论,见于晚年在辅仁大学的讲课稿。根据其学生黄振华课堂笔记所整理出...
![董小英:《奥义书》之秘传奥秘(下)——古印度的修辞性推理论文]()
摘要:《奥义书》是古印度“探讨世界的终极原因和人的本质”的哲学书籍。因处于文史哲未分的叙事时期,其哲学思想是通过故事表述的。《吠陀》主要是在祭祀场面所唱的诗和歌,还有巫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