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存在着两种幸福观的差异,甚至将这种差异扩大到综合论与理智论之间持续不断的理论论争,往往纠结于哪种幸福更重要和根本。这种论争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卷一)中提出“人是城市(政治)动物”,这揭示了城市本身的自然目的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城市以成全人的自然潜能、实现人的美好生活为目的。该目的包含竞争发...
[摘要]《范畴篇》是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的开篇之作,主要论述“存在”(“being”或“是”)的范畴。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全新的范畴体系,划分出了十个范畴,其中实体是最...
摘要: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受柏拉图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影响,但是二者的思想在国家起源、国家阶级、国家治理等方面有很大不同,特别体现在柏拉图...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价值"是个普遍性运用的哲学概念,但不包括"自身善",与后人的用法有重大区别.需要是事物价值的衡量标准."价...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作为一部经典的学术著作,不仅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影响着后世的哲学思想,而且在形式上严谨规范,对当今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概括来说,《形而上学》...
摘要:在《论灵魂》中,亚里士多德一方面以形式与质料范畴阐述了灵魂与躯体之于完整生命的不可分离性,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灵魂之高级能力的心灵是与躯体相分离的、不朽的。由此,亚里士多德...
摘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单纯物同人、牛、马一样具有“种—个体”的概念关系,真正作为实体存在的单纯物是诸如“这一滴水”或“这一个土”的单纯物个体。然而,单纯物的个体究竟与诸如“这...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第七章中曾经先后两次给关系范畴下定义,它们分别是6a36-37和8a28-35。第一个定义的不充分产生了一个思想难题,即实体范畴中的一些有可能属于关...
摘要: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人类活动——实践(Praxis)和制作(Poiesis)。第一种活动本身就是目的,而第二种活动是达到目的的方式。为了理解这两种活动,我们必须区分...
[摘要]潜能-现实理论是亚里士多德实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潜能”和“现实”是构成潜能-现实理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剖析潜能-现实理论的重点和难点,故而“潜能”和“现实”的界...
【摘要】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中产阶级奴隶主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作“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古希腊伟大的政治家。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学说在西方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也推动了西方国家...
摘要:自然哲学就是人类思考与我们所面对的自然界而形成的哲学思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分别从自己独特的角度探讨了关于政治哲学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关于政治哲学...
摘要:潜能-现实理论是亚里士多德实体研究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对于实体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亚里士多德从四因说转为二因说进而迈向“纯形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四因说转变...
摘要:在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由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善的友爱根据其相互性、相似性、共同属性的不同而组成。他认为友爱作为人的天性本能是人的社会性、政治性的体现,对于城邦和个人而言...
摘要:在日常话语中对时间的主客二分是一种常见的解释模式,其本质在于心理与物理二分。二元论的解释模式深入渗透到对时间概念的历史解读之中。对康德而言,感性不是属于心理的主观性而是本...
摘要何谓知识问题构成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古希腊,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奠定了以普遍必然性为本质特征的传统知识观的基础;近代对这一传统知识观的捍卫交织着经验论与唯理...
摘要: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去阐述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关于“人学”的发展历程。关键词:哲学“人学”对于哲学史的写作,一般都是按哲学家们生卒年月的前后罗列出他们有代表性的哲学观念,然...
摘要: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氏学者,在众多领域都有所建树。本文主要是对他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公正思想进行分析,从四个部分对其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从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
摘要:孔子在时间向度上早于亚里士多德百年之久,二人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他们提出的伦理思想也必然有差异。二人的思想对中西方的文化的影响都很深远,因此对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