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荀子人性观新解及其当代价值发微论文]()
摘要:传统认为荀子的人性观就是人性本恶的观点是不完整甚至是片面的,事实上,荀子人性观是以天道自然为起点,以性伪之分为核心,以化性起伪为目标;它既指出了人性的与生俱来属性,也提出...
![陈光连:荀子公平思想探析论文]()
摘要:公平是荀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公平思想的提出更多地是为了维护社会的伦理秩序,使整个社会价值系统运行有序,严防失序和僭越现象的发生。荀子所言的“正”在价值观上指的是正直...
![杨海文:荀子与先秦儒家的“共同体关联”论文]()
摘要:既然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其共同点肯定多于不同点。考察荀子与孔、孟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看到他们更多的相同,进而就能证明孔、孟、荀作为先秦儒家共同体的命题足...
![曲祯朋:情文俱尽:荀子论“三年之丧”与其中道思想论文]()
摘要:生死问题一直为古人所看重,曾子讲“慎终追远”,所以对丧礼亦持谨慎且恭敬之态度。丧礼主要包括服制和丧期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礼制问题,后者则涉及如何看待“三年之丧”的问题。荀...
![石征宇:荀子之“乐”观念新探论文]()
摘要:把荀子的“乐”认为是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审美性表达的观点并不合荀子本意。荀子的“乐”仅限于表现与人的社会性情感相关的欢乐,这是因为,荀子之“乐”是圣王之“乐”;孔子的“怨...
![李健芸:“礼义”与“心知”——从修身的视角看荀子思想中的心与礼的关系论文]()
摘要:荀子的礼义之道内涵广泛,就其对于个人修身而言,则旨在为个人确立秩序化的行动准则。这套准则首先奠基在人群之中,群体的先在性是礼义之道实行的前提,修身就意味着在群体当中为自身...
![宋洪兵:论儒者之“阳儒阴法”现象论文]()
摘要:“阳儒阴法”之概念,最早由清末民初思想家宋恕提出。当时,这个概念并非指向一种后世理解的作为政治实践的历史现象,而是专门意指吸收、主张法家观念的那些儒者。作为一种思想现象之...
![魏冬:荀子与张载之间:礼学的主要倾向及其现代价值论文]()
【张载与关学】[摘要]荀子和张载都重视“礼”,他们所讲的“礼”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从“天人二分”的思路和对现实人性的关注出发,荀子认为礼出于“伪”,是圣人的制作,是对...
![陈 凡:“新子学”的兴起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新子学”论坛摘要:“新子学”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什么,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哪的思考与回答,是当下中国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经典”。“新子学”是对“子学现象”的正视,...
![阴苏哲:《荀子·富国篇》研究论文]()
[摘要]《富国篇》是《荀子》一书的第十篇,该篇主要阐发了荀子以“礼”为准则,以“明分使群”为方法的富国思想。该篇较为集中地诠释了荀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然而历代学者对该篇的研究,多...
![刘悦笛:比较哲学视野中的荀子性恶论论文]()
摘要:在善恶问题上,中国偏“善”与西方重“恶”,曾几成共识,因之形成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比较观,但细思起来,中西之前参差抵牾之处甚多,需要进阶反思之。关键词:荀子;性恶论;比较哲学...
![王正:比较哲学研究的基本态度与方法底线——以中国哲学与基督教哲学的比较为例论文]()
内容提要一种有意义的比较哲学,需要有恰当的基本态度与方法底线。中国哲学作为先天带有比较哲学意义的哲学学科,可以为我们理解这两点提供借鉴。真正富有哲学意义的中国哲学研究成果,一方...
![刘延福:论荀学的经验论倾向与功利主义诗学的趋向——对儒学思想的反思与建构论文]()
[摘要]作为儒家的“歧出”,荀子及荀学饱受后儒诟病。荀子站在辩者与立法者的立场上,对儒学进行反思并加以重新构建,目的是使儒学从迂阔而无用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与先验论、唯理论的思孟...
![[新加坡]劳悦强:虚体与德性——《庄子》内篇之内圣思想论文]()
摘要:庄子思想纷繁复杂,而又以无所依傍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表述发挥,令人难以捉摸其真际。然而,根据《天下》篇所概括,庄子思想讲求内圣外王之道,而内圣与外王的关...
![刘仁贵:荀子“制礼义以分之”的正义思想——基于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的视角论文]()
摘要:关于正义研究的诸理论基本可归约为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两种正义理论。荀子提出“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主张在生存资源分配上取长补短,在政治权力资源分配上机会...
![王成峰:略论中国传统“义”观念的当代意义——以荀子“义分”思想为例的批判与反思论文]()
稷下学与诸子百家摘要:当代西方正义论的研究有着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中国传统的“义”观念若要参与和现代西方正义的对话,就必须在其自身中挖掘出独特的意义,而不能简单通过套用西方正义...
![柳一尘:殊途同归——试析孟、荀之理想世界论文]()
摘要: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坚持“性恶”论,代表了儒家的两种理论倾向。孟、荀的理论起点虽然不同,但是他们对于克服人的动物性问题的关注以及为“君子”找到一个根源的努力却是一致的...
![杨德春:荀学与中国文艺复兴的相关问题论文]()
摘要:儒家之真道统应该为轩辕氏、高阳氏、高辛氏、放勋、重华、姒文命、子履、姬昌、姬发、姬旦、孔丘、卜商、穀梁赤、孙卿、子舆。由于子舆是从卜商、穀梁赤这一派学习,独立出去后恢复或...
![崔兰海:管、荀王霸理论视域下曹操政治生涯分析论文]()
管子研究摘要:《管子》《荀子》“王霸之辨”理论不同于《孟子》,管、荀学派肯定了“由霸入王”的可能。“修礼”既是对“霸”的完善,也是实现由“霸”入“王”的途径。曹操的政治生涯受管...
![高宏洲:道的主体认知特征刍议论文]()
[摘要]道是中国古人为了认识和规范现实世界而创造的一个重要范畴。与其他文化符号相比,道具有形而上学的特征,道的形而上学特征是为论道者的价值规范服务的。在中国古人看来,人,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