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特别是其中的“轻重篇”从货币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出发,以“轻重论”的经济思想为中心,提出了朴素的货币数量论和货币结构论等重要的货币理论命题,在中国货币思想史...
作者简介:郭齐勇,1947年生。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1981年考上硕士研究生,师从萧萐父、唐明邦、李德永教授。1984年毕业留校在哲学系任教,1989年1月晋升为副教...
摘要:水文化视域下儒家哲学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彰显出不同色彩。自然观上,同为以水为源,儒家敬流水以体自然之道,道家观静水以体自然之道;社会观上,同为以水为喻,儒家敬流水以得有为经...
摘要:孔子与墨子面对混乱的社会局面,为调节人伦与重构社会秩序均提出“爱人”的伦理主张,但“仁爱”与“兼爱”在伦理动机上存在非功利与功利的性质差异;在爱人的顺序上存在差等之爱与平...
[摘要]《论语》诚信理念内蕴着以“仁”为本、以“义”为则、以“实”为径的基本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实践《论语》诚信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诉求,即“提升个体修养,增进人际友善...
摘要:生死问题一直为古人所看重,曾子讲“慎终追远”,所以对丧礼亦持谨慎且恭敬之态度。丧礼主要包括服制和丧期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礼制问题,后者则涉及如何看待“三年之丧”的问题。荀...
读《论语》,到第九篇《子罕》时,一般都会感觉到哲学意味更浓,表达的意义更深邃。第四章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里表达孔子的人生境界,以往我们多理解为夫子绝“意、...
摘要:“民本”一词最早来源于《尚书·五子之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及《春秋榖梁传》的“民者君之本也”等提法,在经历了春秋时期的发展之后,重民观念逐步为社会所接...
摘要:关于墨子的天志说,一直有信仰与策略之争。坚持“策略说”的学者认为墨子的天志仅仅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并非是对于殷商以来天的尊敬。持“信仰说”的学者虽有观点抛出,然基本...
摘要:孔子儒学的现实性与信仰性存在极大关联性,这在《论语》中有许多表现样态。其中孔子及其弟子如何对待“贫”“富”问题即是较为突出的例证。“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日益普遍的贫...
稷下学与诸子百家摘要:李斯《督责书》与先秦法家思想有重要差异,长期以来却未受到应有重视。李斯《督责书》的“督责论”阉割了法家形名论,“深督轻罪”观念与法家的“刑罚观”有别,“拒...
[摘要]《论语》并列事项陈述的习惯,同一种语句词语组合的协同性等方面,对《子罕》章三种解释的局限性分别作了说明。并作了另解。根据文本分析,两个“与”的前一个为连词,表示“利”和...
天人之分与庄子对“知”之限阈的反思天人之分与庄子对“知”之限阈的反思刘书刚(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重庆400044)摘要:“天人之分”作为理解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
摘要:袁宏道与袁中道在“三教圆融”思想的统领下,采用“六经注我”的经典阐释方式,对《庄子》内七篇进行别具慧心的理解与发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思想与惟求自适的性情追求,...
摘要:庄子哲学中“道”和“言”都是十分核心的概念,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庄子明确地认为“道”不可能被言说,言说不可能及道,道一旦与言说发生“被言说”的关系时,“道”就不是道了。...
在历史上,儒家曾留下过一个十分保守的文化印象,那就是他们是等级秩序的捍卫者。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怀有一种浓郁的伤感之情。他时常梦见周礼的奠定者——周公,在梦中追忆曾经的...
摘要:把荀子的“乐”认为是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审美性表达的观点并不合荀子本意。荀子的“乐”仅限于表现与人的社会性情感相关的欢乐,这是因为,荀子之“乐”是圣王之“乐”;孔子的“怨...
摘要:清代山东地区研《四书》者,绝大多数以朱注为基础,重在义理。乾隆年间福山萧榕年作《四书引左汇解》,原为子侄易于记诵之家塾读本。但因其“传文俱遵左氏原本段落不敢增减一字”,贵...
摘要:老庄道家对于“礼崩乐坏”的回应不仅是反思性的,也有正面建构意义,其建构性思路表现为:第一,人心处于与礼乐文明技术的互动建构中,礼乐文明技术对人心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性影响;...
TheCulturalViewofCraftsmanfromthePerspectiveofLunyuLunyuisanimportantclassichistoryof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