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太极图说》哲学阐释的三条路径——以朱熹、黄宗羲、伊藤仁斋为代表周敦颐《太极图说》哲学阐释的三条路径——以朱熹、黄宗羲、伊藤仁斋为代表连凡(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
摘要:本文围绕《论语》在探讨朋友交往时对维系个体独立和尊严人格的看重,探讨《论语》中的友道观。从“无友不如己者”出发,梳理子张与子夏对“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这一观点的交锋...
[摘要]《宋明时代儒学思想研究》系日本著名学者楠本正继(1896-1963)毕生研究宋明儒学的总结,荣获作为日本学术界最高奖的朝日文化奖。该书立足于对中国哲学精神的体认及其原典...
摘要:在儒家政治哲学中,民本与尊君之间究竟关系如何?本文以荀子“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命题为切入点,循其内在逻辑脉络对荀子君民关系思想逐层展开解析,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不同层面意涵及...
摘要:“同”是先秦诸子共同关注的学术范畴。《老子》中关于“同”的言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玄同论是老子哲学中的认识—本体论,是依次通过感情判断、价值判断、事实判断的否定和扬弃所进阶...
[摘要]“无用之用”这一概念包含着“无用”与“用”之间的矛盾。“无用”必然对每一个从中显现出来的“用”进行否定,从而保持自身为“无用”及其开放性。因而,作为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
文苑经纬摘要:该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墨家思想研究的现状,尝试讨论墨家思想中神秘主义的可能来源。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墨家经典与《史记》《左传》等历史材料,主要从地域文化、鬼神观念、圣王...
摘要:作为一种主流的关于物质构成的理论,构成观点宣称,构成关系不是同一关系。但是,这个理论面临着“共存难题”的严重挑战:如果x构成但不同一于y,那么,它们为什么可以在同一时间共...
·西方哲学前沿问题·摘要:生态问题不是天然就具有的,而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里的一定阶段包含着三层含义:认识论层面上的生态意识的生成...
摘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深感理论建设严重不足,面向广大民众传播唯物史观的任务尤为紧迫。李达的《社会之基础知识》一书就是在此背景下撰写的早期唯物史观大...
摘要:以空间视角去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拓宽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角,它既是在方法论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在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框架中...
一、量子的相干叠加态取消客观实在性没有?桂起权(以下简称“桂”):由于朱清时院士在科学界的特殊地位,他的“反实在论”言论看起来又如此旗帜鲜明,因此在科学界和普通民众之中,引起了...
[摘要]马里奥·邦格以数学上的测度论和物理学中马赫的思维经济论为切入点,指出了20世纪理论科学被唯心论和相对主义逐渐侵占的过程。邦格坚持严格的唯物主义立场,对这些...
编者按第三个阶段是在洞穴外的光天化日之下。这个被解放的人不但被迫观看洞穴内的火光和墙头的器物,而且被迫走出洞穴。在洞穴外他又一次因为阳光刺眼而眼冒金星、无法看清。他无法一下子看...
[摘要]今天哲学的热度不断上升,如何在哲学关注度显著增强的背景下,不为外物所惑,持续提供专业的哲学内容和高效率的哲学训练,这是哲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要回应这一挑战,就必须回到哲...
摘要:讨论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其实是在讨论如何继承马克思主义的遗产。从马克思对世界文学的理解来看,继承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社会环境,而且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时要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另...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化了人的解放的思想,人的解放有两个理论维度:一个是对象化活动的解放;另一个是人对对象感性关系的解放。这两个理论维度分别对应着现实...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个基本维度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批判。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以现实的主体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的主体、...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关键部分“费尔巴哈”章存在复杂的文献学难题。具体而言,“费尔巴哈”章的原始手稿分为左右两栏,其中左栏的绝大部分显示为恩格斯的笔迹,马克思的笔迹仅涉及份额...
毛泽东统战思想既来源于马列主义战略策略,又汲取中国传统智慧如法、兵、纵横等诸子学说精粹,是两者有机结合的典范,“旧邦新命”的国情、“包容”的传统智慧及“民族化”动力是两者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