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一些农村酒席泛滥、人情成灾、大操大办、烂俗表演、孝道衰弱等陈规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加剧了农村乡风文明的衰败。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不仅...
摘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也是55年来“枫桥经验”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从政策内涵看,“枫桥经验”是群众工作方法的具体运用,生动体现了依靠群众、动员群众...
摘要:“社工下乡”是一项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的主体实践,有着较为坚实的理论要求与现实基础。政府社会工作政策向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序,社会工作方法有机移植,均体现了“社工下乡...
研究综述摘要:文章讨论了当前农村“光棍”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梳理,文章指出,当前的农村“光棍”研究主要是在“婚姻挤压视角”下的“数字技术”研究和“排...
[摘要]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行动逻辑的目的,也是村庄最核心的公共利益和公共资源,以土地为核心的分配、调整、开发与利用是形塑地权意识、集体认同、村庄政治及治理权力与空间...
贺雪峰在办公室我1968年6月生于湖北荆门农村。1987年考入黄冈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科读专科,大学毕业回荆门当中学教师,1992年到湖北教育学院脱产进修,1993年入华中师范大学...
【农民问题】摘要:农村人情不单纯是“礼物的流动”,它包括办酒、赶礼和举行仪式等一系列连续性活动。农村区域差别大,不同地区人情竞争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南方农村宗族血缘重,人际关系具...
[摘要]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生成与存续是家庭内社会意义上的权属与责任义务关系的重新配置与展演过程,不同的婚姻形态形塑出不同的权责义务边界,并通过其不断对人进行社会规制。一夫...
摘要: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和分析框架,考察了我国近20年来村落变迁的动力学。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村落终结的主要力量并非城市化,而是行政主导下的合村并组。从行政体制与村...
摘要:社会冲突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社会冲突已经转化为人民内部存在的非对抗性冲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权力、财富等资源的分化日益明显,占有不...
■三农问题研究摘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备受关注但却面临困境,这种困境本质上是国家能力不足的体现。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处的结构和实践过程来看,该项工作嵌入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
摘要:利用一项回顾性质性调查数据分析了1980年至2009年间187例农村妇女自杀状况的基本分布和趋势演变,通过引入出生队列分析,发现了1920年至1939年间出生的“传统代”...
摘要:认同感作为个体心理的一部分,在社会结构中不断被反思性建构。城市认同除了社会制度、社会网络和个体特征的影响外,也与社会道德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前赴后继”的城市流动中,在...
内容提要农村年轻妇女和老年人在不同时期成为自杀高危群体,与农民分化之后村庄竞争的压力被集中配置到他们身上有关。村庄竞争压力有两种配置机制,一种是村庄配置机制,它使得竞争压力向下...
【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研究】摘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缓解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国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然要求。然而,从当前的具体实践来看,社...
理论探索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大有可为,这是青年研究在新时代凸显的重要价值之一。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部分农村青年回流家乡,广泛分布在乡村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和公共服务领域,发...
摘要:传统民间信仰依附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其公共性带有总体性和强制性色彩。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个人意志的公益性志愿参与逐步取代强制性结构因素,成为民间信仰公共性的主要来...
[摘要]在民间社会中,以信仰为纽带形成的联村组织,对于维系和规范地方社会秩序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娲皇宫庙会中的香社组织,在神圣的“上社”仪式外,世俗生活中也互有往来,村落间的交往...
摘要现实生活中一些个体往往习惯性重复做出不道德行为。基于心理学角度可以从道德推脱、利己辩护、双重评价以及记忆弱化等机制理解上述现象。个体利用道德推脱使得道德认知和道德自省暂时失...
[摘要]中国的社区建设经历了社区服务、社区建设试验探索、社区建设全面深化、社区治理等发展阶段。中国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促进社区治理方式由政府管理向协商共治转变、社区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