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徽州民歌的书写并不是基于音乐本体意义上的再现,而是在田野调查之后的描述和反思.书写徽州民歌,就是在音乐民族志的理论和方法指引对徽州民歌进行研究,这既是对徽州民歌文本性的...
[摘要]文化问题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一以贯之的关切所在,在新近出版的《论文化》(Culture)一书中他进一步探讨了文化问题,丰富和完善了他既往的文...
摘要:农村“随礼”是村民维系人情往来的重要方式,早已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事实,得到海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本文基于对云南省某彝族村落的田野调查,结合既往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的理论...
[摘要]研究立足传统村落文化的“母体”特质,把其作为“文化母本”的概念。分析传统村落“文化母本”所具的母体意蕴与文化系统特性,探讨其文化生成的特质及现代转化的方法。从生成论与系...
摘要:作为人类学研究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都市人类学基于多元文化研究的传统,在城市形态与发展模式、城市移民与族群研究、都市文化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大量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成...
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国乡土文明的见证和乡村社会的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与潜在力量。本文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阐释“传统村落空...
[摘要]乡村是孕育中国人类学成长的土壤,乡村社会发展变迁历来都为人类学独特且重要的研究领域。时下,乡村振兴的浪潮给乡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之人类学应对乡村的价值与功...
[提要]聚焦于当下城市文化及社群性艺术事项的人类学研究,是针对“自者中的他者”所进行的“反身性”文化叙事。在此,“艺术田野”不仅作为具体的研究方法,用于解读城市中“大传统”与“...
摘要:“记忆江宁”是在城市空间快速变化的背景下,由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办为留住城市街区集体记忆而组织的一次活动。通过综合运用非参与式观察、入户访谈、关键人物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
[提要]“混融自我”是指在多元文化混搭背景下,个体在多维涵化过程中形成的多个文化自我之间的混融。本文以“混融自我”作为分析工具,以当代中国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作为分析对象,梳...
摘要:结合布迪厄的文化资本以及舒尔茨日常生活世界的概念,探讨居住在城中村内的流动人口居民的日常消费情况。研究以西安市一个待改造的城中村—C村为田野调查地点,通过对33位低收入大...
[提要]把分散的多民族打造成一个整体的国家民族建设,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普遍倾向,中国也不例外。中华民族建设实际上也就是“多元一体”建设,一方面要包容文化和族体的多样性...
摘要:新媒介技术在当前社会深刻影响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发展走向,随着民族文化的整合和更新以及新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型的少数民族新媒介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案需要...
摘要:甘肃、青海地区分布大量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同时又具有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环境多变性等特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表现出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多种关系。因此,...
摘要:当前以文化心理学为代表的研究热潮被誉为是心理学发展中的第四个解释维度。这一热潮促进了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普遍性,而且提升了理论建构解释的力度和...
摘要:文化心理学是最近二三十年来心理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有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取向,是一门有胸怀、有气度、能包容的学科。文化心理学与跨...
2019年8月19日的《纽约客》网站上,刊载了路易斯·梅南的文章,题为《文化人类学家如何重新界定了人性》,在文中,梅南对弗朗茨·博厄斯及其弟子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大陆许多地方借鉴台湾地区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社区营造理念来振兴乡村文化。通过对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鹭洲村文化振兴实践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专家访谈摘要:这部分访谈中,杨圣敏教授结合自身对于绿洲文化、干旱区文化、坎儿井等主题的田野研究,对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流派、跨学科实践、应用领域、未来走向等主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对...
摘要:近70年来,中国生态人类学主要实践为三个层面,即追求理论的生态人类学、追求应用的生态人类学和作为文化批评工具的生态人类学。第一种是在特定生态环境中寻找社会运转的机制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