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九寨沟7.0地震给九寨沟地区建筑结构及非结构构件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主要涉及调查区域包括漳扎镇、甲藩古城、若尔盖县阿西茸乡、求吉乡及包座乡等。主要调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
论文摘要陡倾顺层斜坡在静力条件下的稳定性一般较好,但是在"5.12"汶川地震中该类型斜坡却发生了大量的失稳破坏现象,通过现场调查在陡倾软硬相间顺层斜坡中发现...
论文摘要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波及范围广,余震持续不断,最大余震达6.5级左右,给震中附近的建筑物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通过对1074栋房屋的调查,共有256栋房屋严重破坏,...
论文摘要本文以中国汶川地震及东日本地震的灾害纪念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其规划定位及分类方案,提出中国的灾害纪念设施主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景观资源,其分类方案关注决策管理者...
论文摘要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了大量的灾害性滑坡。地震动荷载作用下,地形加速度放大效应是影响滑坡运动过程的重要因素。一种结合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tMetho...
论文摘要大光包滑坡是2008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滑坡。滑坡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县高川乡,与汶川地震发震断裂直线距离5km,滑坡最大长度4.6km、最大高差0.73km、规模近12亿...
论文摘要龙门山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从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西边界约50km宽度范围内海拔高程落差达4.5km,是世界上最陡峻的地形梯度带之一。奇特而复杂的地形及地质构造特征引起了学界...
论文摘要砾石土具有排水性好、强度高等优点,作为填海造港、高速公路、铁路、土石坝和边坡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大量地应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中,袁晓铭团队发现并确认了118例液化...
论文摘要汶川地震诱发了大光包滑坡,其特征独特倍受关注。通过野外调查、勘探测试和室内试验等对该滑坡滑带的岩体碎裂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振动台模拟试验还原滑带岩体地震中裂化情形,对强震...
论文摘要地震动的频谱特征与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所经过的构造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随着强震动记录的积累,非发震断裂构造可能会对强震动记录的特征产生复杂的影响。以汶川地震中塔藏断裂周边...
论文摘要通过遥感影像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清平镇汶川地震前后的生态环境特征,揭示了地震使清平镇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但生态环境总体随时间呈缓慢恢复的规律,并提出了针对清平镇生态环...
论文摘要利用宽频地震波形和InSAR近场观测数据,基于三种方法,确定了2008年9月12日发生在汶川特大地震余震区东北端外的甘肃陇南Ms5.5地震震源参数,定量研究了汶川地震对...
论文摘要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不仅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地形和构造分界带,而且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变化的关键部位,是研究青藏高原边缘活动断层和潜在的地震灾害的关键地区之一。2008...
论文摘要本报讯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地灾国重实验室”)近日实现重大突破——最新成果《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链效应:规律、机制与影响》(Ear...
论文摘要自然灾害引起的生育模式变化及其对人口变化的深远影响,对于灾后重建和人口恢复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统计描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因素分解等方法,对出生队列和总和生育率...
论文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真实的汶川同震滑坡数据分别对利用I_a和PGA参数的2种简易Newmark滑坡预测模型进行定量评估分析。根据研究区的地形数据和区域地质资料,获得了研究...
论文摘要为研究汶川8级地震震后10年内灾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演变状况,选取极重灾区平武县石坎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遥感解译以及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汶川地震重灾区震后10年...
论文摘要国内关于自然灾害长期间接影响的研究较少,理清自然灾害的长期间接损失及其成因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与深刻政策含义。基于1994—2016年四川省181个县的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
论文摘要选用方位角覆盖较均匀的43个近场强震记录,通过基线校正、积分和滤波后得到速度时程。采用非负最小二乘法和多时间视窗技术,反演了2008年汶川地震破裂过程。研究表明:①所选...
论文摘要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和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四川及周边区域GPS数据分析地震发生前四川及周边区域电离层异常时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