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对于中世“神佛习合”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佛教色彩浓厚的“中世神话”,日本近世思想史上出现了以儒学(宋学)理论来解释《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古典所记载的神代神话,并试图...
《大道和生学研究》前言、序言及后记编者按语:2018年12月14-16日,2018·全国“大道和生学”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馨苑校区召开,本次会议是继2013年1...
摘要:钱耕森先生以继史伯的“和生”绝学,构建大道和生学的新哲学体系为己任。他在“和生学”的历史研究或纵向研究上颇为用力,为其大道和生学的创建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础,而在横向研究和...
摘要:西周太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老子的“道生万物”学说,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钱耕森先生贯通史伯和老子学说,从历史考证和现实关怀入手,适时地提出了“大道和生...
每月聚焦钱耕森教授我于2018年岁末,赴合肥参加“全国大道和生学学术研讨会”,钱耕森教授赠我其新著《大道和生学研究》一书。我与钱老相识交往多年,对其创立之“大道和生学”新哲学体...
·人文精神传统及其哲学蕴涵专题式(1)中i为省份;t代表年份;Yi,t=(LNPOPit,LNINCit,LNINDit,LNTWit),各变量含义同上;Yi,t...
·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摘要:从王阳明对《大学》的理解开始,逐步拓展到阳明对儒家经典、三教异同、万物一体的理解,来考察王阳明对体用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摘要:王阳明“万物一体”学说的逻辑起点是“良知”本体论,即从“良知”的角度进行思想创设,是阳明“致良知”学说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此说,使其心学理论的构建和阐释更为严密,在内容上...
摘要:“生生”是王阳明良知发用的动态过程。良知所生为事物之理,即事物于人之价值,“生生”是良知作为价值本体的表现。作为价值本体,良知圆满具足,故求理只需心上下功夫。仁是“生生”...
摘要:陈琛作为明代福建地区朱熹后学的代表人物,其在继承和发扬朱子后学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陈琛易学思想主要包括太极、阴阳、五行等,理学思想主要包括理气、心性、虚静等观点...
[摘要]《拔本塞源论》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学术思想精华的总结,其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成圣”这一核心问题做出的回答。王阳明认为,要学为圣人,必先知晓何为圣学及从入之门。同时,王阳明...
摘要:张载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宋明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关学的创始人。其哲学思想体系不仅建立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基础之上,继承与发展了传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而且以...
[摘要《]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朱熹《中庸章句》对此做了充分的说明,其中包含了生态在于人心的思想。这种强调通过人的心性修养,回复本之于天地生物之心的“爱物之心...
摘要:虽然朱熹较少论及自己对庄子学说的理解或参证,但实际上后者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朱熹的思想,并推动其不断深化。朱熹理学在很多地方表现出与庄学的相似性。首先,庄子将道理解为宇宙...
摘要:阴阳构成万物,以一方为主导力量实现万物的和谐状态,否则阴阳会以运动形式调整关系,直至恢复平衡状态。这是朱子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基于和谐思想,朱子坚持以民为本理念,其要有三...
摘要:儒家讲人是万物之灵,朱熹进一步把人心称作“天地之心”,把人看作是万物的价值中心,在天人合一的意义上讲人的主体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的能动性,最重要的是人对万物的尊重...
【历史研究】摘要:宋明理学分为三个时期:以程颐、朱熹理学为代表的前期,以王阳明、湛若水心学为代表的中期和以王夫之、戴震气学为代表的后期。从生仁互通的层次上看,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摘要:王守仁直视朱熹理本体论的终极弊端,即等级秩序的固定化容易成为人类和人类自然支配统治的理念,而且过分执着于无作用性的观念上的理,很容易就有拒绝变化、丧失活力现场感的问题。气...
【张载与关学】[摘要]吕思勉在对张载学说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当时较为流行的体系构建模式,而是选择提纲挈领的方式进行梳理与阐释。吕思勉指出张载提出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于理学有...
摘要:《性理精义》卷十“理气”部分呈现了程朱一系几位重要学者对理气关系的论述。朱熹、黄干继承了程颐以形而上下作为理气不杂的区分标准,取代了程颢以形作区分的主张。黄干忽略了一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