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摘要“气”概念在先秦儒家、道家有两种不同的阐释路径,儒家更多把“气”与人相连,着重谈“养气”,但其“养气”往往与仁义相关,赋予了“气”仁义的色彩,由此,“养气”又与...
【内容摘要】道家哲学中,“天道”具有本源超越性、具象显现性和多元流动性特征,“人道”以“天道”为本,是“天道”在具象世界的显现,老庄据此构建了在“天道”统贯下的人之全主体性生存...
□哲学与文化思想研究摘要: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庄提倡“复归于朴”的救赎之路。“朴”在最高层次上作为“道”的存在形态,是对“道”体...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由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西方先进文化三者的精髓杂糅而成的。儒家文化的共同体思想展开为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先秦儒学中的大同世界作为一种政治共同体...
内容提要“自然”是老子之“道”的属性,这是一种后起的说法,其依据很大程度上来自河上公注本的“道性自然”。《老子》不言“性”,“道性自然”得以成立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至少需要三...
摘要:以王弼本《老子》为底本,以楚简本、帛书本为参照,探究得出“有”和“无”的关系应是并列、相生,“有”不能凌驾于“无”之上,“无”也不能凌驾于“有”之上,二者更不等同于“道”...
摘要:《老子》哲学文本中的“德”“无为”“道”等核心概念含蕴着老子对于美好生活的独到见解。通过“德”与“得”“无为”与“为”“道”与“无道”这三对相连相通的概念,老子对他的美好...
内容摘要:庄子是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积极关注人生,有着强烈的原始人道主义精神,并且始终以追求个体精神人格的绝对自由为目标,《逍遥游》篇目就是他这一目标的集中体现。在《...
摘要:在中国古典思想库中,有着丰富的朴素生态文化思想。先秦道家的“道法自然”、“齐同万物”和“生有涯,知无涯”等思想对我们今天正确解决我们的物质生存危机和精神家园重建具有重要的...
内容提要本文对庄子《逍遥游》的主题重新进行释读。司马迁评价庄子之学“其要归本归于老子之言”,历来解庄者,对此阐发不明。《逍遥游》作为《庄子》首篇,开宗明义,实为“明道”“颂道”...
摘要:庄子一生孤傲,不愿与官府及跻身上流社会的人士交往,但据《庄子》所载,他却曾与相梁的名辩家惠施过从甚密。分析显示,二人的交往有着很强的虚拟特点。关键词:庄子;惠施;交游关系...
摘要:庄子认为物我、道言之间的差别对待,会把真理引向片面化,将统一之道分裂。只有忘掉是非之辩,忘掉物我之别,才能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因此,庄子提出“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目...
摘要:《道德经》是一部理身理国的宝典,历来被后世理解为修齐治平的指南。本文以首章为例,阐释了《道德经》是一部开创中国思想创新的宣言书,即老子启发世人当在不断地注重自我反思与超越...
摘要:“自然”是老子基本的哲学观念之一。“自然”我们往往只认为是自然而然这一单一的涵义,但“自然”这一观念的涵义是多层次的,它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自己如此,其次是自然无为,最后...
摘要:《老子指归》中“神明”一词蕴含深意。从宇宙生成论来看,“神明”是一种“气”,超越了“无”的状态,是“无中之无”,其为万物生成过程的中间状态。对个体生命而言,“神明”是万物...
摘要:自古希腊柏拉图确立对于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区分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便沿袭柏拉图主客分离的二元对立路径进发,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达到主客分离的极致而实现了唯心的主客本体统一...
摘要:道家是以老庄思想为源头的哲学派系。道家的宇宙观发轫于春秋,经两汉魏晋兴起,至隋唐五代成就重玄,后于明清汇融同源。道家的宇宙生成观前后相继,但不同时期观点主张不同,肇始于老...
[摘要]“元气论”是中国古代先哲认识宇宙自然万物化生的核心指导思想,肇始于先秦,完备于汉代;而道教内丹医家则将“元气论”发展为“元炁论”,严格区分了“先天炁”与“后天气”的内涵...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严肃问题。当前世界各国及全国各地不断推出的维护生态平衡的举措,仅限于表面,未唤醒人心深处的慈悲大爱和家园意识,故而顾此失彼不...
从先秦时期起,春游便成为人们钟爱的习俗:万物复苏之际,个体潜入高涨的生命之流中,欣欣然陶醉于自然物。在路上,人将自己交给丰盈的世界,世界也将自己交给人。生之趣,活之乐,美之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