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近年来,广东高校的舞蹈院系陆续开展了瑶族长鼓舞的研究、教学、实践,大力挖掘瑶族长鼓舞的艺术内涵和教学价值,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审美价值的舞蹈作品呈现于舞台上。本文试着从...
内容提要:美国田野哲学是伴随着美国新自由主义运动的开展而逐渐发展兴起的,近年来在美国的哲学研究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世界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是,何以在...
摘要:我国早期的民族学研究方法大多来自西方,本土化水平并不高,但随着国内民族学学科发展,研究方法也愈渐成熟,作为民族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也日益展现出其重要作用。但对...
摘要:在三峡大学民族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建设中,积极整合线下“学校课堂—田野课堂”与线上“精品数字课程”,探索民族学田野调查双平台课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坚持“大课程、大融合、大...
摘要:对研究者而言,一个好的研究选题和专业的研究方法决定了研究质量和研究成果的转化率。首先,研究者要从对学术发展的关照与对现实社会的关怀中确定研究选题,还要时刻关注学科前沿问题...
与苍蝇共食(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怡然)对于人类学田野,人们经常抱有如诗般的想象,湛蓝的天空、起伏的群山、芳香的泥土、袅袅的炊烟,无一不是迷人和浪漫的。然而,这些只是匆匆旅客的走马观...
【摘要】田野研究是人类学的经典研究方法,马库斯提出多点民族志应对人类学面临的全球化挑战。通过多点田野的操作,跨越时间和空间对于单点田野研究的束缚。但是在民族志写作方法上,马库斯...
摘要:民族志书写是人类学研究从田野到文本的转向。它既是对田野调查的文字记述,又是人类学研究在田野后的一种继续。徽州民歌申遗后的研究,不仅需要延续田野调查以求深挖、保护和传承徽州...
摘要:《天真的人类学家》是反思民族志的典型代表作,该书以幽默风趣的笔调讨论了田野工作中的主体间性、主位客位转换等问题。再读该书促使我们对民族志撰写的方法论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并非...
摘要:基于田野体验和民族志洞见,探讨在全球化和地方转型语境下如何通过教研实践,超越理论探索与应用实践的二元论,拓展学科想象空间,进而提出构建具有公共性、前瞻性和植根性的都市商业...
摘要:田野调查是人类学学习和研究均需掌握的基本技能。田野调查的成功开展要注意以下原则:首先是慎始,即田野点的选择、研究规划的开展、食宿的安排及田野过程中与研究对象交往的诸多细节...
2013年年初至2018年年初,从“第一届京城人类学雅集”到“第五届京城人类学雅集”,时间如梭。“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从最初作为罗红光教授的个人倡议,至今似乎已成为中国人类学界...
摘要:起源于人类学的“田野”,立足于戏剧实质性知识获取的角度,可将戏剧的“田野”界定为戏剧发生、存在或产生影响的所到之处。基于此,戏剧探索中的“田野”知识谱系包括,从时间史上经...
摘要:区别于后现代反思与转向后“情感人类学”和“实验民族志”的兴起,乔健人类学研究中的情感面向,并非是学术思辨和范式更迭的结果,而是一位华人人类学家包容生命感悟与自我观照的“身...
摘要:田野工作是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范式中不得不涉及的环节。对于已经研究过的田野点进行跟踪调查,国内学者一般称其为“田野回访”,西方学者则将其称为“田野再研究”。通过回顾中国民族...
[摘要]作为目前健在并仍然活跃于学术界的最为资深的美国人类学中国研究专家,孔迈隆的学术生涯亲历见证了人类学中国研究这一领域从弱小到壮大的发展历程。孔迈隆将其个人学术经历放置到全...
[提要]聚焦于当下城市文化及社群性艺术事项的人类学研究,是针对“自者中的他者”所进行的“反身性”文化叙事。在此,“艺术田野”不仅作为具体的研究方法,用于解读城市中“大传统”与“...
摘要:基于河南民间高跷表演霸王鞭的田野考察经历,对民俗学人类学田野作业方法进行观照和反思,得出如下认识:官方引介进入研究社区的渠道具有诸多便利,但研究者对其中受到的制约需保持清...
摘要:《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进行民族研究的人类学著作,它又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民族志,这本著作对人类学研究方法产生了重大启发,影响了之后的众多研究者,对于今...
民族学与人类学摘要: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对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业的田野调查实践表明,以“乡村日志与学者跟踪”方法为获取资料基础的“文化持有者内部的眼界”,建立起调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