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孟子天下范式是对西周天下范式的继承与革新,其继承体现为对"保民"思想的承接,其革新体现为悬置至上神"天"为天下范式的基点,代之以...
·文化研究·摘要:古代天下体系是先贤在特殊历史状态中完成的政治创制。新天下体系对其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是使世界成为政治主体的世界体系,是以世界为整体政...
稷下学与诸子百家摘要:战国中晚期的荀子盱衡当时之政局,企图规划更完善的治国之道,乃以《王制》为总纲,以下再搭配《富国》《王霸》《君道》《臣道》《致仕》《议兵》《强国》等篇,共同...
摘要: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于从传统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时期;与此同时,各界人士传统的天下观逐渐转向现代民族国家观。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利用西方现代政治概念和理论,重塑中国传...
〔摘要〕《明夷待访录》分析了三代以下之所以有乱无治的根源在于一人之天下而非天下人之天下,也就是君主把天下当作了私产,因此,要回到三代之良治秩序必须先回到公天下之善治。但是“天下...
摘要:天下大同思想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思想,共享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理念之一。共享发展理念继承了天下大同思想的一些观念,如注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内容提要对于人类来说,共同体是人的存在的本质和家园。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地存在着三个无法忽视的共同体形态,就是家(血缘共同体)、国(政治共同体)和天下(开放性共同体)。家庭以血...
[摘要]中国传统伦理思维建构在“家—国—天下”往返互推模式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依赖这个互推结构确定自己的存在身份和意义。《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修路向,因...
摘要:自先秦以降,“身家国天下”乃是中国人理解世界和指导个体生命实践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最基本意象之一。“身家国天下”意象是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一个隐喻性概念或概念性隐喻。本文探讨“...
摘要:墨家从“天”视域出发,倡导“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其意在“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和、天下利、天下治”;其蕴藏着整体性、平等性、和谐性的思...
[摘要]庄子之所以对儒家政道大加抨击,其根本原因在于庄子洞察到,儒家政道所谓“爱民”、“成人”主张,落实在现实中势必导致对人的性命之情的戕害,其政治理念和理论构想注定难以真正实...
摘要:当代中国天下主义之争,发展演变为两种类型的学说:一是以传统礼制的现代转型为标志的天下主义,一是以心性通达天地构成个体自主和因为感通而达致人类社群这样一个二元一体的以个体自...
摘要:当代“天下主义”的论争可分为“内圣”派与“外王”派。“内圣”派主张以心性为发用,建构“天下主义”制度;“外王”派强调回归王道,以古代礼制文明为“天下主义”的制度参照。两派...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①,亲兄之子西乡而击②,今吴又见告矣③。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
《管子》是中国古代的学术典籍之一,先秦诸子时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管子》的政治思想以顺民心、利民生为原则,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其治国理政的智慧对当今社会建...
《管子》是中国古代的学术典籍之一,先秦诸子时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管子》的政治思想以顺民心、利民生为原则,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其治国理政的智慧对当今社会建...
[摘要]在顾炎武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公私观念具有基础地位。他是从自然人性论出发,充分肯定了私利的正当性,并通过历史的考察,认为“合私成公”的伦理原则是一种王道政治。同时,他还将“...
摘要:“仁”与“孝”皆是儒家强调的重要德目,对二者关系有不同解读。王阳明继承了宋儒以“体”“用”解释“仁孝”关系的做法,认为“孝”是“仁”体之用,而体认万物一体之“仁”需从对父...
摘要:在先秦时期,以孔孟之道为思想核心的儒家,和以商韩之说为思想核心的法家,是中国思想史上针锋相对的两大流派。在政治价值观上,儒家主张民本,法家主张君本;在国家治理观上,儒家主...
摘要:中国古代思想中有着关于“天下”的丰富多样的看法,而道家的“天下观”尤其值得重视。在庄子思想中,“天下”是万物存在和生长的空间,又可指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万物,甚至可包括天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