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柏拉图善恶观之比较王阳明与柏拉图善恶观之比较贾庆军,张雪(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宁波浙江315000)摘要:王阳明和柏拉图的善恶观都是建立在其宇宙观上的。在宇宙观...
摘要:研究发现阳明文化中“天地万物一体”、“万物一体之仁”、“良知上自然的条理”、“存天理去人欲”、“知行合一”等理念蕴含有生态思想、生态智慧和践履特性。这种生态思想、生态智慧...
摘要:从学理上看,二程理学强调理性,是中国最早的理性主义学说。二程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的阐释,也都体现出理性主义价值观。重新认识二程理性主义价值观,对传承中华...
摘要:“中庸”之“中”者,“心”也;“中庸”之“庸”者,“常”也。“中庸”者,“心”之“常”也,“常心”也。子思以《中庸》说心性,谓君子若能秉此“常心”,是为“至德”;据此“至...
王阳明“大人”思想及四个陷阱王阳明“大人”思想及四个陷阱贾庆军,陈振杰(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王阳明一生追求“大人”之学,“大人”就是以天地万物...
摘要:《传习录》以对心体、性、良知等的阐发,折射出人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主体性、自觉性、身心和谐以及天人一体四个方面特征。其不忘初心,回归人之为人的完美状态,牢记天命,塑...
[摘要]在天理观念形成以前,经历了从商代的帝令、帝命到西周的天命,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天道、道等观念的发展过程。战国秦汉时代,道家天理观主张回归自然天性。魏晋时代,道家天理观分化...
【哲学研究】摘要:以海德格尔现象学为视角,剖析王阳明对朱熹的批判与继承,进而探索王阳明心学的后现代价值和意义。王阳明心学蕴涵着对朱熹理学的三重解构:首先,在本体论上,王阳明以“...
[摘要]王阳明作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心学大师,其经典语录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数可能,也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无尽智慧。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随着岁月的递增,愈加感到阳明先生的人生哲...
支配中国社会千余年的“天理”世界观在清代中后期的瓦解,与嘉道年间读书人在经学框架下重新思考“理势”的问题密切相关。无论是今文经学、理学抑或经世之学,都在试图重新回答何为“理”与...
哲学与文史摘要:王夫之在以“性者生理”为核心内容的人性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欲合一、以理导欲”的理欲观,彰显了深刻的精神哲学意义。这一观点终结了天理、人欲之间长期对立的格局,比...
导言:王阳明哲学是在明代中叶土地兼并、贪污腐败、朱学失衡、士风不端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去欲存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治心实践,意在追问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王阳明在不断学...
[摘要]王阳明晚年在将“致良知”作为最终话头之前,曾提出过“到底是空”之说,并认为这是学问之极致。由于此说具有明显的侫佛特性,湛若水、方献夫两人均不能接受此说,与王阳明寄信反复...
摘要:尝试以“生生之理自觉力”、“气质变化力”与“定力”三种进路,来说明湛甘泉融摄明代儒学的功夫论。湛甘泉的心学在与阳明学的会通交流下,于工夫进路实修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辨义问题...
摘要:阳明良知概念最根本的一层含义是不学而能的先天能力。良知是道德情感和法则的统一体,是道德之源,德性之知,当循从本心。阳明从许多方向对良知进行了论证。从根本上言,良知学是主张...
摘要:在王阳明心学文献中,不乏有关为官为学为人等方面的廉洁规约、劝诫、论说,并深度嵌入王阳明心学的三大核心范畴中。以“心即理”为理论基础的“破心中贼”,无疑是阐释王阳明廉政思想...
《传习录》的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别号阳明)。“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由阳明先生生...
“天理”是阳明心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王阳明说“心即理”,“天理”总是与“心”相关联。“心”不是人的心脏,也不是人的心理,而是人的生命,是人生命的觉知。因此,我们理解“天理”,需要...
【历史研究】摘要:在程颢之前,“天理”具有自然、天命、道德等含义。为了批判佛老、复兴儒学,程颢对“天理”古义进行了改造。为了辟佛,他肯定“天理”的自然之义。佛教否定人的自然之性...
【摘要】“自然”不仅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术语,也是包括朱子在内的儒家哲学的重要术语。在朱熹看来,“自然”是指没有人欲掺杂或造作的,天理本体完全实现自己或者被实现的状态。这包括三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