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摘要: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唯称颜回好学,而颜回所好者:“学以至圣人之道也。”[朱熹,吕祖谦编,叶采集解《近思录》,页40,上海古籍出版社,20...
以“理”驭“势”——论胡安国《春秋传》的义理逻辑闫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胡安国以天理统摄《春秋》大义,将之作为经学义理的最高本体,天理以“理一...
摘要:南宋中期两位著名理学家张栻和朱熹关于理学基本观念——太极、理道、原性、中庸、知行的反复论辩,这在理学史上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他们之间存在深厚的情谊,由于穷理致知的论辩而将理...
[摘要]“中”是儒学核心范畴之一,集中体现着儒家士人政治诉求和道德理想,也表征着儒学中的哲学之维。作为对君权的要求与约束,它具有政治性;作为儒家士人所追求的人格理想,它是一种道...
摘要:理欲之辨的命题一直贯穿于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之中,先秦诸子百家开创了“理欲”之论的先河,宋明时期程朱理学等人提出“存理去欲”,王阳明、戴震更提出“理存于欲”。理欲之辨的...
【文史论苑】摘要感恩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维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纽带。儒学在经历了佛教、道教的挑战之后,在隋唐时期开始出现新的融合,表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伴随...
摘要:程颐、苏辙作为北宋时期洛学与蜀学的代表人物,政治立场和思想理念皆有不同,尤其体现在《诗经》学方面,诸如《毛诗序》存废、说《诗》方法,亦体现在解经的立论依据上,这一根本性的...
摘要:邵雍与洛学有着深厚和天然的联系。邵雍作为理学奠基人之一,基于先天六十四卦的基础,构建了新的宇宙观,突破了秦汉以来的解易模式。作为洛学奠基人之一,邵雍与主创洛学的二程有着近...
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朱熹不但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为“集诸儒之大成者”,而且在法律思想方面也颇多建树且影响深远,故向来亦为治法史者所重视。目前在都兰县关于免耕播种技术的示范...
魏了翁,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二十一歲登進士第。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九經要義》《周易集義》《易舉隅》《周禮井田圖説》《古今考》《經外雜抄》《鶴山詩集》《鶴山集》《師友雅言》...
摘要:王阳明心学之“知行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关涉个人修养、道德实践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对后世影响巨大。本文从知行的本体、心的概念、本体...
摘要:《示弟立志说》是王阳明为其弟王守文解释立志思想的一篇文章。今日所见诸版本《传习录》对此文的收录情况各不相同。目前可以确知,嘉靖三十七年(1558)胡宗宪所刊《传习录》仍收...
[摘要]对于朱子哲学中的天理概念,既往的研究已经做了非常深入、全面的考察。但天理概念的哲学内涵,仍有晦暗不明之处。本文从“所以”、“当然”和“必然”等概念入手,通过细致的文本解...
名家专稿摘要:程颐心性论承孟子两种“性”之分而来,其“性即理”指“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属实践理性;冯友兰、牟宗三先生解为柏拉图式的“理型”“共相”,泛指人与万物之自然生...
〔摘要〕作为理学命题的理欲之辨至今仍有重要的讨论价值。首先从批评新学、重塑新官学以及出入佛道、重建新儒学两个方面阐述理欲之辨的主要论旨,其次从理与欲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揭示理欲...
·哲学研究·摘要:“天理民彝”是程朱理学在讨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礼法)体系时确立的一个元命题。朱熹认为,圣人因“天理”而制定的规则、确立的秩序,皆可...
论许衡理学思想的特点王素美(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2)摘要:中国哲学自孔孟以来就以为世事人生服务为立足点,可是自北宋以来新儒学的产生,却出现了十分复杂的局面,这种新儒学,...
摘要:王阳明在提出“良知”概念后,开始关注“万物一体之仁”,他基于儒家一贯的存有论传统建构“天人合一”的良知说。王阳明认为天地以仁心生物,人与万物一体。良知即天理,是得之于天而...
[摘要]王畿的“四无论”与钱德洪的“四有论”(实为“一无三有论”)至少有一共同前提,即“无善无恶心之体”。王阳明无论在其早期,还是在其中晚期,其“至善是心之本体”的提法未曾间断...
摘要:为了扭转明末学风之弊,刘宗周在《论语学案》中,一方面袭用和辩驳朱学,不仅直接引用朱注,而且承沿“理一分殊”“存天理,灭人欲”以及“主敬”等理学思想;不仅批驳朱子的经文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