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识的撕裂正在成为中国的致命伤,甚至连马克思主义也陷入了争论的漩涡。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论和人生观究竟有无普遍意义”问题上之所以存在争议,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缺乏方...
摘要:孔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苏格拉底对此有不同的做法,在他的城邦构建中,强迫哲学王去治理国家,对于孔子的无道则隐并不支持。苏格拉底和孔子共同关心的问题都有:教育、善、...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本《对智慧的追求》的解读与梳理,首先分析了普罗提诺如何详细说明人类德性的三个层次,并且在对普罗提诺关于“公民的”、“净化的”和“理性的”德性的论述中指出其理论...
摘要:“实体”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核心范畴,莱布尼茨《单子论》的提出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为基础阐明了自己的实体理论,随后将“实体的形式”从“实体”中独立出来,恢复“实体...
导读:本文包含了艺术拯救人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尼采,精神,艺术,悲剧,苏格拉底,日神,酒神。艺术拯救人生论文文献综述写法俞阅[1](2017)...
摘要:柏拉图的辩证法在其认识论与形而上学体系中,甚至在整个西方哲学传统中,无疑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柏拉图而言,辩证法本质上是通向事物之定义的方法,是哲学家可获得的到达真理...
[摘要]苏格拉底哲学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质,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归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之中。苏格拉底以日常对话的方式首创“非哲学”的哲学思考方式,以反讽的方式批判世人的“有知”,以“助产...
摘要:前苏格拉底哲学关于本原的思考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从最初表达世界的起源乃至当下世界的优先物质,到表达世界的组织原则,随后巴门尼德和芝诺对本原进行了性质上的规定,造成了现实...
摘要:在《理想国》中有关正义的漫长对话正式开始之前,柏拉图安排了一个富有深意的开篇。在这个开篇中,柏拉图所呈现给我们的是苏格拉底的审判、雅典的战争记忆和哲人的下降等诸多问题。伯...
摘要:现代社会处于一种道德责任缺失的状况,这一状况使人们争相寻求解决方法。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本文将上述问题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相结合展开讨论。就亚里士多德而言,他所提倡...
摘要:柏拉图的《斐德若》从宇宙论思辨出发,将灵魂定义为自我推动者。自我推动者一方面是身体运动的本源,另一方面也在改变着自身。正是灵魂运动的这一双重效果让灵魂的自然概念与苏格拉底...
摘要: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一生为其深爱的母邦而呕心沥血,却受到被控有罪并被处死的酬答。苏格拉底的毅然赴死,展现出了他对生命价值、生命尊严、生死关联、死亡超越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苏格...
摘要:苏格拉底一直致力于对“如何引导城邦和民众向善”问题的探索,但是在《斐德若》篇中,他却远离了城邦,与斐德若在郊外发生了一场对话。哲学想要在城邦中确立地位需要对原有的诗歌进行...
摘要:“爱欲哲学”肇始于柏拉图对古希腊爱若斯神话所进行的哲学化加工。柏拉图依据辩证法把爱欲主体分成灵魂和身体,把爱欲客体分成型相与具象,褒灵魂而贬身体,重型相而轻具象,并视“缺...
摘要:柏拉图在《理想国》卷十中提出“诗与哲学之争由来已久”,使得“诗与哲学之争”成为了柏拉图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会饮篇》中,不但明确涉及到“诗与哲学之争”的具体体现,更多次暗示...
摘要:作为苏格拉底最杰出的传人之一,曾师从于智者且对昔尼克派影响深远的安提斯泰尼无疑创立了一种独特的苏格拉底主义。然而,他却常因对人性、社会和知识的激烈批判而被指斥为厌人、厌世...
[摘要]正义问题是人类思想史上永恒的课题之一,柏拉图是第一个较为系统深入考察正义问题的哲学家。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与众多智者进行辩论,柏拉图驳斥了当时流行的正义观。在...
[提要]柄谷行人的《哲学的起源》以交换样式为视角来理解前近代社会构成体的历史,从而认定伊奥尼亚的建城原则来自城邦诸个体间的契约和同意。在柄氏看来,伊奥尼亚社会之所以如此超前和逾...
摘要:沃拉斯托斯认为,在德性与幸福的关系问题上,苏格拉底既不是主流学界所认为的“功利论者”,也不是厄文所说的“工具论者”,而是非工具主义形式的“幸福论者”,即认为德性是幸福的构...
[摘要]孔丘是中国哲学史上公认的哲学大师,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哲学大师,西方伦理学的始祖。孔丘和苏格拉底虽然生活的地域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哲学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