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子产是春秋末年的重要人物,其思想也相当重要。但过往成果多侧重其政治、法律等思想研究,较少涉及子产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基于传世文献和清华简《良臣》与《子产》,探讨子产...
摘要:以1949年为节点,熊十力的经学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后期经学思想可称为大道经学。大道经学对六经思想提出了新的诠释,挖掘出孔子的革命、民主等思想,但大道经学的诠释对...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墨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培育社会主义...
摘要:在社会急剧变革、文化繁荣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继承了周易文化、农耕文明的思想文化,扬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系。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摘要]汉武帝时影响千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变革,将儒学推到国家根本指导精神的地位。这一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和春秋以降儒学的“显学”化影响有关,更决定于儒学本身的人民性...
摘要:唐君毅对《荀子》的文本解读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是开篇,《原性篇》为过渡,《原道篇》是第二个阶段,《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对荀子的评价则是其...
[摘要]庄子在中国近代哲学家的视界中普遍受到偏爱和好评。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哲学家无论是对《庄子》其书还是对庄子其人都总体上持肯定的态度。康有为的早期思想当中对庄子乃至对先...
[摘要]从南北朝起,佛教思想就提供了一个理解《老子》的新视野。晋唐时期,《老子》诠释主要受到般若中观学的影响。宋代以后,《楞严经》深受僧人、文人、道士喜爱,并深刻地影响了宋明时...
摘要:儒道佛三家之德福思想是传统德福之辩的主要内容和典型代表,在中国传统文化框架下,它们之间既冲突又融合,在思想的碰撞中互补共生。一方面,儒道佛家在德福之辩思想上存在差异与冲突...
自2012年“新子学”的构想提出之后,五年来学界对这个概念的界定和内涵依然争论不休。2018年6月,由韩国中国学研究会、韩国道家道教学会、韩国道教文化学会主办和韩国江陵大学人文...
【摘要】庄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他选择了隐居避世、选择了追求心灵的自由,并在这种境界里探求人生的价值。庄子追求“逍遥自由”,通过“心斋坐忘”,摒弃一切、忘记一切,保持自己...
摘要:“仁者,爱人”是儒家仁爱思想的经典表述形式,“爱人”是仁爱思想的核心要义,然而儒家经典中隐含或显现出的自爱思想亦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溯源“仁”的字形构造,依据儒家经典原文,...
·人文视野·文学·语言摘要: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巨匠,其作品早在民国时期就被田汉等人介绍到中国,是最早被中国所熟知的外国作家之一...
【文化哲学】摘要春秋时代的老子是我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和观点主要集中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他用“道”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运动变化...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也是我国历史发展最悠久的学派之一。儒家思想从创立起经历了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变迁,在我国古代封建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随着社会...
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再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直到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其实,这种儒学思想还拓展、影响、延伸成其他学说的优秀思想,共同缔造了优秀的...
摘要:《老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本文从“知雄守雌”、“无为而无不为”、无欲无私和“虚静”几个方面,论述了《老子》中的修身之道。关键词:修身;知雄守雌;无为;无欲无私;虚...
【摘要】《管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以管仲“相齐”为参照点,进而对治国经验进行总结的一本经邦治国的奇书。它以“富国强兵”为战略目标,以“民富”“民强”为战略基础,以“德法并举”为战略...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由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西方先进文化三者的精髓杂糅而成的。儒家文化的共同体思想展开为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先秦儒学中的大同世界作为一种政治共同体...
摘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关尹子的思想在《吕氏春秋》中被概括为“关尹贵清”。在哲学上,关尹子的重本重道与清净无为的主张,虚静自守的内心状态,使他能够真正做到无欲无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