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期间,由韩寒执导的电影《飞驰人生》在影院上档并突破10亿大关,获得当月电影排行榜第三名。这是韩寒继2014年《后会无期》、2017年《乘风破浪》后的又一电影新作,...
·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来看,留守生命事件曾显著提升被访者物质生活水平,但也使其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疏离,形成自立且自卑的人格,...
摘要:“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满汉合一”,表达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关切,这也是其建构民族国家的第一次尝试。此后,康有为结合东西方思想,通过“大同思想”和“公羊三世说”来表达...
[摘要]基于1000多例案件档案,以及针对关键性个案的当事人的访谈、医患纠纷处理过程的田野观察,以中国城市公立医院的医患纠纷发生与处理为例,分析纠纷发生和解决过程中的医患权力关...
摘要:心理扶贫涵盖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政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技巧和方法,借助制度化的设计和安排,采用行政化、社会化、公益化、经营化等多种手段,从“激励志气”方面着手,提...
[摘要]本土化与国际化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建设中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家对于本土化和国际化都曾有过热烈的探讨。本文在解读不同时期中国民族学人...
摘要:现代性的渗透正悄然改变着以文化为寓所的传统日常生活世界。在当下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捷性的同时,更面临着环境问题和文化变迁的双重挑战。云南文山县以腻资村壮族日...
[摘要]通过评估5种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算法,选出评估效果最好的算法模型,对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定居意愿更多的受到工作收入与生活成本的约束。低学历者在流入...
摘要:共同体理论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马克思、滕尼斯、涂尔干等对其皆有独到见解。这些理论流播至日本后,在解释农村社会的结构与形态时,“共同体”已成为一个关键词。20世纪下半...
摘要:在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市场社会转变的转型期,农村社会结构经历变迁,各阶层组成部分以及所占比重相应发生了变化,农村边缘阶层为在社会地位结构中处于下层位置的群体,对于解析社会...
【摘要】1981年,与国际人类学界失联30多年的中国人类学重建后,作为瑶族国际研究的开拓者、中国人类学进入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的带路者、族群理论应用的领航者,乔健先生在中国人...
摘要中国历史与社会情境下,社会组织是公共体制外的一个存在,它的功能和作用,一是社会的自组织形式,一是国家统治的辅助形式。这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层面的讨论:一方面,在历史参与者和社...
【摘要】研究表明,有关种族、性别、年龄的类属性思维具有一定或较高的准确性。学界近年关于“内隐偏见”的研究表明,内隐的类属性思维也主要反映社会客观现实而非偏见。个人感知的实验证明...
摘要:讨论了乡村社会的纠纷解决实践与逻辑。指出转型中的乡村社会,存在着多种纠纷解决的途径和规则,供民众权宜性地选择使用,而且多种规则在共同推动纠纷解决的同时,也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摘要: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以及蒙古国等地,属于典型的跨界民族。文章基于内蒙古自治区H市实地调研的数据,对民族身份认同模型做出设计,对跨界民族...
摘要:文章通过对2003年成立的Q机构的历时研究,从组织生命周期视角描述分析Q机构董事会的治理实践与变化,发现机构董事会的功能以及权力格局都随着组织发展而变动。董事会在早期阶段...
摘要: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与社区共建机制,可厘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使国家公园建设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提升当地社区发展和公众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认知和...
摘要:确如帕森斯所说,“组织是社会系统”,但在传统的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视野中,社会系统都是被作为静态的观察和研究对象对待的。吉登斯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社会系统是一个“结...
[摘要]通过对3个抵制垃圾处理设施选址的集体抗争行动过程的描述发现,网络时代中国环境领域的集体行动是从启动社交媒体平台开始的,但随着集体行动的延续,创建组织成为行动者的期望并进...
摘要:196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的人类学者主要着重于原住民或中国文化史的研究,直到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以后,人类学者才开始将触角延伸至汉人社会文化领域。而首开其端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