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学者吉开将人基于中国、日本、欧美、泰国等多方面的丰富历史资料和相关研究文献,以“苗族先住说”为中心,考察了该学说在近代中国知识阶层受容、发展、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进行...
摘要:本文根据田野考察的访谈和观察对湘西苗族的信仰状况进行了讨论,揭示和描述了当地民间信仰背后所隐伏的权与利的逻辑,并指出这种对文化的消费是以信仰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式...
白族乡铁路村徐家院子一角青瓦白墙,飞檐翘角。走进鹤峰县铁炉白族乡,一股浓郁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铁炉是我省唯一一个白族乡,历史悠久,民族氛围浓厚,在语言、婚嫁、丧葬、服饰、家族、...
七彩云南,既有无数生灵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基因轨迹,更有26个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儿女们代代守望相助、携手共进的发展之歌。综上所述,预防使用PPI能有效降低CKD患者上消化...
摘要:海外苗族研究文献汗牛充栋,不胜枚举。本文选取了[日]鸟居龙藏、[法]萨维那、[英]王富文和[美]杨道等几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著名学者的作品予以简析,以期读者对海外苗族文献...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背景下,遗产保护和“申遗”已经成为一种热潮。遗产保护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也随之成为了学术界讨论与批评的焦点。族群遗产承载着一个族群的精神力量。然而在今...
很多年来我一直想要拍摄下偏远部落中人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拥有独特的人类学价值和美感。在拍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古老部落沿袭下来的文化遗产,旅程之中也充满挑战和不同的体验。——龚峻非...
[提要]互联网与现实社会的融合,带来了线上“群”的大量出现与由此产生的线上社会关系,“群”组织、线上社会关系与现实社会中既有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有哪些联系与区别,这成为了学者们...
摘要: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切入点,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研究了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其生成机制,进而提出了三个有针对性的对策:通过...
[提要]文章从宏观视角对十九世纪以来有关海外苗族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根据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和不同的社会背景,将海外苗学文献划分为早期海外苗学、殖民时期相互博弈的苗学、“冷战...
摘要:粟特研究在中国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粟特研究再次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文章通过对百余年来粟特研究成果的数据分析,认为国内粟特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摘要:坚守民族志书写的科学性,是人类学知识论的内在诉求。而倡导民族志书写的艺术性,则是人类学实践观的外在条件。在古典民族志阶段,由于对“科学性”的过于强调,淡化了民族志外部的艺...
摘要: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当前表现出利益相关者群体、产品功能、消费需求结构的巨大差异性。以少数民族特需用品需求差异为研究切入点,明晰少数民族特需用品、需求、需求差异的概念,分析需求...
摘要:我国早期的民族学研究方法大多来自西方,本土化水平并不高,但随着国内民族学学科发展,研究方法也愈渐成熟,作为民族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也日益展现出其重要作用。但对...
摘要:A村无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90后青年群体,因政府拆迁而暴富,他们向往高品质现代化生活方式,试图通过符号消费彰显优越的生活和身份,并藉此构建与社会的交往关系,他们的世界观的...
【摘要】立足僚学研究文献及僚文化研究方兴未艾的趋势,立足族群互动的历史和相关理论,研究僚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在于确证族群互动与民族融合的规律、丰富我国民族史学理论、增进民族认同和民...
摘要: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在改革开放之前,即已在服务于广西民族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奠定了学科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恢复了民族学的机构设置;从20世纪9...
摘要:从历史形成过程、概念纠葛和本土化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中国民族学的构建与发展,并分析民族学学科体系建立的深层次原因。认识主要有三点:首先,超大民族学科的形成完全受制于社会政治语...
[摘要]以对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梁钊韬先生在1985年11月4日到1987年12月4日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中写给他所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格勒同志的11封信为第一手材料,通过对信件内...
2018年12月1—2日,第三届广西世居民族论坛在广西河池市委党校举行,17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论坛旨在凝聚广西民族研究力量,发挥学术团队智库功能,促进乡村振兴及广西壮、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