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亚东干人是在域外定居民族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群体。自清朝同治年间迁移至中亚以来,虽然经过了与当地民族一百多年的杂居和相处,但东干人仍然在语言、习俗与生产方式等方面...
【摘要】中国与越南同属于多民族国家,两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源远流长的历史交往,决定了两国民族居民间的密切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变迁,中越跨境民族之间存在着异同,本文从称谓对比...
【民族学研究】摘要: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共同体构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处理民族问题、思考民族发展路径的重要依据。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其内在蕴含的现实性、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的发展等思想...
摘要:民族关系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是民族关系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上收集各类与民族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情感分析,以此研判民族关系网络舆情的现状和未来走势,有助于监测...
[摘要]1941年开始,吴其昌在《边政公论》发表关于《历代边政借鉴》的系列文章,其研究内容与学术转向值得深入探讨。吴其昌的边疆民族研究路径,以贯通、整体和经世致用为主要特点。贯...
摘要:在已收集整理出版的清代、民国时期的清水江文书中,关于“择吉冢”的内容及其体现出的“风水观”不仅引人注目,而且地域特色鲜明。研究发现,“择吉冢”类文书中的风水观及其相应的民...
摘要:近几年来,黔南州毛南族聚居地在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黔南毛南族发展的整体水平与贵州省其他民族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主要阐述黔南州毛南族人口文...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问题研究吴雪1,睢党臣2(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26;2.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随着城市化的...
【摘要】民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既是社区层面上民族交流交融的基础,也是空间尺度上民族互嵌的具体呈现,代表着中国民族融合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趋势。文章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从1953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各个民族人口的数量都有所增加,但各次人口普查各个民族人口数量增加都不尽相同,原因...
摘要当代少数民族的生育转变,在数据方面体现为生育率降低、出生性别比增高、家庭规模缩小等特征。少数民族生育转变一方面是我国生育政策实施的结果,另一方面受少数民族自身生育观念和生育...
[摘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适应过程具有多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教育恰与其现实境遇及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以广州华林街道为个案,从少数民族流...
摘要:流动在公共空间上显著地促进了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但在私人空间上,对不同流动者的族际通婚圈扩大存在区别。本文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受访者的族际通婚、受教育程...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了几次规模较大的跨区域人口流动,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前30年,在屯垦戎边、三线建设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背景下的人口流动;改革开放40年来,以社...
【内容摘要】兵团的壮大离不开人口的发展,兵团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与兵团事业息息相关。本文基于《兵团统计年鉴》数据及实地调研,概述了兵团少数民族人口基本情况、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少...
·社会学研究·[摘要]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我国民族工作方面重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全省...
摘要:以社区照顾理论为视角研究民族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主要有在民族社会工作、由民族社会工作、对民族社会工作和多元文化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的主要特征有族性、文化敏感性、问题杂糅...
摘要:本文在系统回顾民族认同和双重认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71名13~54岁藏族师生的深度访谈,构建了藏族青少年双重认同发展阶段模型,即藏族青少年双重认同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一大合作、大平台的新格局在为中国人类学提供发展良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学术使命。在这背景下,中国人类学需...
专家访谈摘要:在此次访谈中,杨庭硕教授从自身的学术经历谈起,尤其是自己跟随江应樑先生开展民族学的学术训练,重点讲述了如何从“族源”问题的讨论逐渐拓展出对生态民族学的研究兴趣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