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当代哲学家彼得·基维(PeterKivy)①将科学的“语言分析”方法用于感性艺术研究,将分析美学、经验主义美学和音乐美学相互融合,一方面使其研究在经验和...
[摘要]李渔是明清时期的戏剧家、生活美学家,《闲情偶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写给市民大众阅读的实用生活美学著作。本文通过对李渔《闲情偶寄》中的美学思想,结合当代文化艺术传播的研究...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历史中,批判理论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推动了理论体系的有序演进,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标志性话语系统。随着马克思主义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后,被长期忽视的治理话...
[摘要]在西方美学史上,位于自律的现代美学开端处的康德首次在哲学美学中极力推重自然美,然而自然美却从康德哲学的直接继承者那里开始逐渐淡出美学领域,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极端的贬抑,...
文艺新论摘要:形象历来被认为是美的先决条件。美无论是作为名词抑或形容词,其定义中作为形象的形式因素,都举足轻重。从亚里士多德到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在三要素说,是这一...
[摘要]20世纪70年代开始,崇高概念迎来了它在当代的一次“复兴”。当代崇高的复兴也被视为一场后现代崇高的“复兴”,后现代再度激活了崇高概念的理论生命力并重塑了它的思想内核,同...
·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摘要:陈望道的美学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寻:第一,陈望道建立在实践主体论基础上的美学思想体系,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
由于中国社会现代性进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撰写中国现代美学史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难点,即如何确定逻辑起点、中心线索、内在动力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着中国现代美学史叙述和阐释的...
摘要: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中西方学者的美学研究和美学史书写中,“中国美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合法性确认过程。中国和西方间的文化交往,推动了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一再突破并消...
摘要:李大钊是20世纪初期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之一,他与陈独秀虽然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但是美学理论却不相同。李大钊的美学思想中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汲取了道家和周...
摘要: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真正历史起点,并非20世纪50、60年代那场著名的“美学大讨论”,而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主流命题。中国美学工作者们对“美是生活”命题进行了大...
关键词:台湾美学;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高友工;柯庆明;方东美;史作柽一台湾的美学研究既未遭压抑,也不特别激扬。专业的美学家虽不甚多,成绩却有可观之处。“高河,姑姑这辈子对不...
摘要:当前我国迎来经济全球化时代,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交融越来越明显,为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大对大学生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美学教育的作用,树...
摘要:养生是一种身体文化,它以身体意识培养为目的,以形神调养为手段,其真正精神在于拥有灵活而有悟性的身体:不但把身体塑造成拥有优雅、美丽等审美品格的外在对象,而且将身体作为主体...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气氛是德国当代美学家格诺特·波默气氛美学的核心概念。虽然二者分属于不同的美学语境,且存在着一定的历史错位,但都认识到空间与身...
摘要:“澄怀味象”与“内视”是中外美学史上的重要概念,它们关注审美主体的非身体状态下与“道”∕“太一”的合二为一的过程。中西文化语境的差异决定了两者在侧重面和概念详细层面的不同...
摘要:唐宋时期的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非常显耀的地位,有着上呈魏晋下启明清的重要作用。可谓是民族审美产生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对后世乃至现代的民族审美与民族性格都产生着深远影响。...
摘要:西方的哲学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一般来说中西方哲学比较是在承认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关于对“美”的讨论,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我...
[摘要]蒋孔阳“生成-创造”性思维对其美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蒋孔阳更关注美与其他事物相比所具有的独特特质。因此,他的美学首先立足于在美的动态变化中寻找美学研究的...
摘要:“浸没戏剧”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式戏剧,演员在不同于传统舞台的各种表演空间里演出,观众可以自主决定观看路线从而产生更加丰富的体验,其本质是对传统的观演关系的颠覆,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