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美学作为建立在“自然美”基础上并且融合主体对环境审美感性体验的理论学科,伴随启蒙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和审美现代性的话语批判而不断延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环境问题的出...
摘要:北京审美文化是指根植于北京的文学艺术和具有一定审美特性和价值的文化形态或产品.本文从审美场所的变迁、审美主体的接受以及审美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三个角度谈西方消费文化对现当代北...
摘要:中国当代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在中国特色生活美方面下功夫,让美和审美及其艺术以满足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中医、中药、中装、中餐等都包含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美,它们都昭示中...
摘要:在当代中国和西方环境美学研究中,陈望衡和阿诺德·伯林特的思想具有代表性。对两者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环境美学发展中不同的进路和可能性。环境美学作为美学发展的最...
内容提要该文考察了康德美学、后康德美学和环境美学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的处理,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自康德到环境美学的美学体系性建构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关系的本质性关联。康德美学把自然...
内容提要西方环境美学以赫伯恩为话语形态的开创者,话语形态主要包括以卡尔松为代表的认知型话语、以柏林特为代表的非认知型话语、以齐藤百合子等为代表的融合性话语以及后现代的话语形态,...
内容提要格里高里·贝特森作为20世纪唯一一位充分论证了整体主义科学的伟大的理论家,将控制论的反馈和递归性理论融入生态学所提出的递归认识论,及其晚年对生态美学的开创...
内容提要康德的“自然的合目的性”理论,显示了《判断力批判》的现代性思想价值,这一理论为人类正确地理解自然提供了重要思想路径。自然的合目的性,既可以通过人类的主体性理解获得审美价...
摘要:西方环境美学至今未能彻底澄清人类中心主义的问题。虽然它正确地区分了主观的审美体验与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以强调自然的客观独立性,然而由于缺乏对审美体验的本质进行现象学分析,...
摘要:环境审美模式的当代建构应在深入考察环境审美模式历史形态的基础上,寻求审美态度的合理生成、伦理参与要求的适度满足和科学知识的有效介入。审美态度的合理生成必须在环境审美过程中...
摘要:李渔是一位生活艺术家,这从他的烹饪之道体现出来。李渔的烹饪具有丰富的美学色彩,食材选择、烹饪等过程显现着他的审美眼光与才能。口腹之欲中还包含着李渔的审美情怀,它既是一种人...
摘要:山西面饭命名具有多维审美文化内涵:从历史角度看,山西面饭命名具有中立性、技术化倾向;从权力、民族角度看,是命名者权力意识的渗透,也是反抗权力压迫的表征;从科学、地域角度看...
摘要:新实践美学应该弥补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缺失,建构起自己的身体美学。实践本身就是身体的实践,没有身体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因此,身体的实践和实践的身体是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的逻辑...
摘要:乡村美学作为人类对乡村与城市二元对立极端发展可能导致的世界性灾难的理性考量,及对原始村庄深切向往的美学理想的体现形式,其核心内容和学术宗旨的根本点是立足威廉斯关于文化之作...
[提要]加塔利的生态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系统地反映在以多元性为特征的生态世界观、伦理美学范式与生态智慧三个维度。以“多”及“一”的生态世界观,将人类生态系统纳入一种“...
摘要: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审美和艺术在治理实践中发挥着一种特殊的功能。审美治理将审美和艺术作为一种智性活动,织入“治理”隐秘而精妙的机制之中,它并非完全被自上而下的正式制度...
摘要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的基础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缔造了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的两个基点:家园意识和天人关系。中国古代的环境概念大致可分为居室环境和自然环境两大类,我们一般将重点...
摘要:近代城市的代表为工商业城市,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按工业文明的本质,荒野必然祛魅。而在生态文明时代,基于生态平衡之需要,必须在城市中保留一定的荒野,为此,需要为荒野复魅。为...
摘要:西方哲学从对主客二分的反思中发展出现象学思想,并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天然相似之处。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生态美学智慧的哲理基础,也是中国古人生态美学的生活践履方式...
摘要:现代城市是社会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现代城市中有众多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传承着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人们生活在现代城市,好的建筑带来美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