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化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理论进行梳理,从理论的源起由西方到中国、从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日常生活”和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日常生活”两个...
摘要: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的风向标。本文将简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来源,在整体性视...
1936年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在2018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到来之际,有关单位陆续举办相关活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出版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
摘要:马克思晚年的“跨越”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人学主张是一以贯之的,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人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为了“人”是马克思晚年提出跨越思想的逻辑起点,发展“人”是马克思...
摘要:构建唯物史观的道德理论面临一个理论上的困难。因为唯物史观主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在这种语境中确立社会义务主体将面临无穷倒退的逻辑困境。经过分析,在唯物史观的语境中,人...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总是伴随着同错误思潮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地斗争中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实现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显著特征,就是其理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毛泽东生态思想进行了多视角的深度挖掘和认真研究,涉及内容广泛,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生态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研究;毛泽东生态思想及其价值研究...
摘要: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受到了其深刻的影响。在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撰写的德文版序言中,其基调是坚持和发展《共产党宣言》的...
摘要:恩格斯在对杜林资产阶级平等观的批判基础之上,提出了无产阶级平等观。把恩格斯阐述平等观的方法论与杜林的方法论进行比较,从唯心主义先验论到以阶级分析为基础,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
摘要:总体而言,关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研究范式主要从20世纪的“贬低论”和“肯定论”的相互交错中发展到在回应争论中形成的“反思性”研究路...
摘要:经过1848年欧洲大革命战火的洗礼,马克思以《新莱茵报》为依托,全面总结和反思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批判方法,并重新恢复了由于革命中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中文化思想的产生进行了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阐述,并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双重剖析,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全球化历史发展进程,...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苏区人民在赣闽粤三角区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启了局部执政的第一次尝试。妇女作为半边天参与了革命...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系统阐释了“异化”这一概念,它揭示了异化的内涵以及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摧残与破坏,对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人...
摘要:马克思基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视角把自然时空和社会历史时空加以区分,超越了传统时空观对自然时空和社会时空的同质性理解,实现了马克思对时空观的创造性改造,形成了一种新的实践基础上...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再认识,是人类社会发展史、文明演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理念、大哲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最初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而成型,但随着基...
摘要: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干部教育问题始终是毛泽东最为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重要议题。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成功,离不开干部对群众的有效运作与组织动员,而干...
摘要: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足于市民社会,把人的解放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马克思通过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把观念性的东西落到了现实生活,把对天国的批判落到了尘世,把对神学的批判落...
摘要:青年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理解和把握青年学生的困惑和需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要的起点和前提。通过对经典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从...
摘要: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认为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是一种“特殊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这种生产在展现自身特殊性的同时,也呈现着自身与生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