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异化劳动包括“物的异化”和“人的异化”两方面,具体指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劳动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从我国当前社会发...
[摘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的解放”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刻洞见。文中以“虚幻的花朵”隐喻宗教,揭露人在对宗教这一“神圣形象”的膜拜中走向“自我...
摘要:十九大报告赋予了“三农”工作新的内涵和意义,其中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文章认为,马克思对于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具有独到的见解,其分析了...
摘要:以空间视角去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拓宽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角,它既是在方法论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在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框架中...
【摘要】在马克思文本中,“人的本性”(dasmenschlicheNatur)与“人的本质”(dasmenschlicheWesen)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前者主要指人的自然属...
摘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前提是正确理解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基本在两种语境中被呈现出来:一是否定性语境;二是中性化语境。否定性内涵与批判逻辑相关联;中性...
〔摘要〕马克思用“事物化(Versachlichung)”与“物化(Verdinglichung)”这两个概念,共同勾勒出资本主义拜物教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自身转化为“事...
摘要:城市问题随着时代转换而日益凸显,现代社会不断推进的城市化浪潮使城市问题的研究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紧迫性。马克思将城市作为考察现代社会的重要场域,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现代...
【摘要】在对解释学与法律研究的结合的可能意义的讨论中,对法律解释的研究促进了政治-法律的批判的发展,抛开了对法律文本文学或文字关注。通过对法律的批判,也理解了普遍正义如何被多数...
内容提要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一书中,齐泽克在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进化论解读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历史唯物主义。齐氏一反进化论解读对生产力的重视,致力于提高生产关系的优先地位。从精...
摘要:从逻辑谱系维度上审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发现它是一个复杂的和颇具吊诡意义的存在。马克思对“实践”内涵的深刻把握,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从青年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哲学研究[摘要]历史唯物主义走向当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可能从“抽象的”本质科学上升为“具体的”现实社会科学。面对日益空间化的社会现实,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可能生成出自己的社会...
【摘要】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学说是否属于实证主义的争论,一般预设只有一种实证主义标准,即数理自然科学范式普遍推广应用的模式,从而导致争论长期陷入盲区。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存在六...
·当代哲学问题探索·摘要:马克思的自然观秉承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并强调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支配自然。西方绿色思潮却将其视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并...
摘要:“碎片化”倾向是当前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型特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相割裂,看似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理论创新”为指...
·专题研究:中西哲学思想·摘要:新时代,全球遭遇金融危机和逆全球化运动,世界历史的根基存在被掏空的风险,理论界纷纷反思人类发展方式的弊端。从经典著作...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从对人的人文关怀开始,随着对人类社会的深入研究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科学的有关人的本质理论。一切自然科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以人的需要为核心,研究一...
[摘要]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而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形成的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摘要:由于对社会历史规律和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有学者错误地将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为某种“宿命论”和“目的论”,从而进一步质疑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为资本主义之恶作辩护”的“...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的最终要达到的高度。本文主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阶段,探究其对现代中国发展的启示意义。关键词:人...